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的苦乐观     
进入乡镇残联工作,从基层专职委员到执行理事会成员已三年了。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我有许多感悟,想和一直战斗在乡镇基层残联的同志们一起共享。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一大批杰出青年在李大钊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道路。毛泽东曾满怀深情地称李大钊“是我真正的老师”。当时,把李大钊看成“真正的老师”的青年人还有张太雷、邓中夏、高君宇、赵士炎、何孟雄、缪伯英、瞿秋白、王尽美、刘清扬、周恩来、邓颖超、陈乔年、田汉、李运昌、陈毅…… 李大钊对青年人的巨大魅力是怎样产生的? 李大钊与青年交往,总是不忘引导他们懂得怎样做人。他特别重视对青年进行人格教育,1923年,他在接受上海《申报》记者采访时说:“教育只是偏重知识,而忽于使用知识的人格,知识也不过是作恶的材料,这是一定的。所以至少于每小时授课之余,当授以三五分钟的人格教育,使人们相互之间,都能以赤裸裸的真面目相见,而知识教育的效用也因此增进,此时也可以供我们的利用了。”  相似文献   
3.
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对于正确把握人生坐标具有积极意义。苦乐观具有层次性。它的最高层次是把吃苦当作一种政治责任,这是共产党人对吃苦的基本态度。苦乐观的基本境界是不忘吃苦是一种道德义务。苦乐观的扭曲心理是拒绝承担道德责任而危害社会。为了防止这种危害,要对我们的党员、干部和普通公民进行教育,并从法律、政策、机制上加以约束。  相似文献   
4.
"新享乐主义"是与消费时代相伴生、以部分当代都市青年为主体、寻求逃离都市生活压力、获得独立和自由空间的态度、价值取向和理论思潮。其基本主张混淆了"正当享受生活"与"享乐主义"的界限;面对复杂的社会矛盾和精神困境,它采取的是一种消极被动的逃避策略;对各种打着"新"旗号的外来思潮,缺乏合理辨识和理性抉择能力。人在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的存在物,应当引导自身的生命能量走向创造。现代化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尤其是都市化对人性和精神世界的冲击,惟有在创造性的实践中才能找到合理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5.
上课前,我先请大家谈一谈对工作和生活中苦与乐的认识。三级士官、党员孙继勇:"现在部队条件越来越好,吃苦的地方越来越少,与自己的过去和在艰苦地区工作的战友比,我们应该感到乐。苦与乐是相伴相而生的,苦过并不一定就有乐,但没有苦就不可能有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