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4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理论》2014,(32)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人们都很熟悉,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史学界对这一历史行为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刺杀秦王的行动到底应该如何评价,站在历史的高度回望,对这一行动的功与过进行评说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王雯 《今日广西》2007,(20):11-14
“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河北省易县属古燕国,多慷慨悲歌之士。公元前。燕人荆轲从易水旁出发,赴咸阳刺秦王,以死报国,留下了千古绝唱。半个世纪前,在易水旁的狼牙山上,再次传出一曲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的气吞山河的豪迈颂歌。  相似文献   
3.
佚名 《法制博览》2010,(14):65-65
游手好闲的浪荡子首先让我们看看荆轲在遇到求助他刺杀秦王的燕太子丹之前是个什么货色。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中是这样说的,荆轲年轻的时候喜好读书和击剑。注意,仅仅是喜好,司马迁可没说他擅长读书和击剑。荆轲曾经想要游说卫元君,忽悠人家给他个官当当。可是卫元君似乎知道他有多少斤两,根本就看不上他。  相似文献   
4.
荆轲     
<正>太史公曰:荆轲能改变什么呢?除非“天雨粟,马生角也”。但荆轲还是改变了他自己。这不,两千年过去了,我们还像叨念祖宗那样地叨念着他。荆轲是历史舞台上的一个角色,司马迁作《史记》,将他定义为“刺客”。燕国太子选他为刺客也是病急乱投医,魂魄丧,意惶惶:你看你看,秦国的虎狼之师已经出山东、伐三晋,蚕食诸侯,兵临幽并;幸遇先生你游历至此,行迹胜于剑侠,气象殊非常人,何不掣铗出剑,奋力一逞,拯燕国万民于水火呢?  相似文献   
5.
尊严的递减     
余远环 《法制博览》2010,(20):37-37
所谓生的窝囊,死的悲壮的,死后总容易引起们的同情,甚至是出格的美化,刺杀秦王未遂的荆轲,就是这种人。按照太吏公司马迁的叙述,他大抵也是个英雄。所谓失败的英雄,总格外会引起人们的同情,何况中国古代多的是这类失败的英雄。  相似文献   
6.
悠然见南山     
卢世龙 《民主》2014,(12):55-56
<正>曾久久徘徊于磨盘岭下,边贪婪深吸秋菊清香,边仔细察看匡庐群峰,试图追寻先生足迹,而走进那美善相乐的自在心境里去。不过,未得道法之门,任心思如磨盘一般悠悠然地旋转,就是怎么也无法见到先生诗画里的"南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如此美妙的诗句,古往今来迷倒过多少读书人。但历代范本众口一词,把"南山"刊注成"庐山"或"南边的山",已属不争的事实。这就是说,时越千年,洞悉"南山"的人  相似文献   
7.
《燕丹子》与《荆轲传》均为我国古代早期相对成熟的叙事文。尽管二者的题材相同 ,但它们的叙事视角、主题和结构有很大差异 ,体现了作者鲜明的文体意识。《燕丹子》的叙事视角为个性视角 ,目的在于叙述太子丹复仇这一历史事件 ,叙事呈“线状结构”;《荆轲传》采用历史视角 ,主要为荆轲这一英雄人物立传。其叙事建构以荆轲为叙事中心 ,向四周辐射出去。后代文人以司马迁的叙事艺术为圭臬 ,同时继承《燕丹子》采摭异闻 ,虚构故事的传统 ,对后世杂传小说等叙事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邢秀玲 《政府法制》2010,(19):33-33
受到秦国大军逼近国境的威胁,燕国太子丹费尽心思寻觅勇敢的刺客,终于通过燕国隐士田光结识了荆轲。田光称荆轲是“神勇”之士,可托大事。  相似文献   
9.
今年,莫言出名了。一个诺贝尔文学奖令他声名大噪。从《新闻联播》到网友吐糟,上至精英,下至草根,都为莫言获奖奔走相告,拥挤的赞美掉得满地都是。一时间,全世界都在围观莫言。与书店的热销和媒体的报道相比较,莫言出奇地冷静,他说:"很快就会过去,自己不要当作怎么了不起的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得奖不代表我就是最好的作家。"这种清醒实属难得。我们却为莫言捏了一把汗: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刺杀行动无疑是战国末期的“荆轲刺秦王”。千百年来,人们常常为荆轲的豪迈和悲壮而唏嘘感叹。然而仔细推敲史书上记载的荆轲,你会发现这个人实在不靠谱,靠他去刺杀秦王,不失败才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