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金色 《前沿》2009,(6):174-176
司马迁“发愤著书”说,受到屈原“发愤以抒情”的影响。揭示了文学艺术创造中带有普遍性的规律,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创作与理论的一个优良传统。在理论上对后世的诗、文甚至是小说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从不同角度丰富、发展了“发愤著书”的思想。直至今日,这个传统仍在发展中。  相似文献   
2.
《党政论坛》2011,(20):21-21
一名法国作家近日出版《并非如此“禅”:达赖隐匿的另一面》一书。作者在书中以犀利的笔触揭露了达赖喇嘛隐藏在表象背后的真面目,是西方第一本系统揭露达赖真实面目的著作。  相似文献   
3.
“发愤著书”是中国古代文艺创作动力理论的典型命题之一,对文学领域影响深远,亘古及今。此理论虽是到汉代才由司马迁明确提出,但其思想渊源却可追溯得很久远,且后来的理论家、文学家又对这一命题作了大量进一步的演绎和发展。此文艺创作动力理论反映了因典型情感原因而进行创作的文艺发生事实,本文试图通过深入揭示此命题的情感内涵、梳理此命题的演变过程、探究此命题行为产生的前提,达到重申情感之于文艺创作的重要性目的,奢盼藉此引起对浮躁文艺创作风气的反思。  相似文献   
4.
司马光 (1019~1086)是我国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与杰出的史学家。字君实 ,赠温国公 ,谥文正。祖籍陕州夏县 (今属山西 )涑水乡 ,世称“涑水先生”。他出身仕宦之家 ,自幼酷爱史学 ,年20,中进士甲科。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 ,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他学识渊博、忠正敢言 ,清廉自守。曾主编《资治通鉴》(以下简称《通鉴》) ,享誉中外 ;另著有《资治通鉴考异》、《资治通鉴纲目》、《稽古录》、《历年图》、《百官公卿表》、《涑水纪闻》、《类编》、《传家集》等书三十余种 ,对我国历史编纂学多所贡献。概而言之 ,其贡献…  相似文献   
5.
雷霆 《政府法制》2008,(2):39-39
做了半辈子民警的吕启超,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多年前办理的一起治安案件,竞在退休之前给自己带来了无尽的困扰。一女子为给父亲“报仇”,在案发23年后写了一本16万字小说《追梦女人》,多处影射当年查处其父亲偷窃的警察,进行大肆诽谤和侮辱。 小说中“恶警”名为吕起超,其原型直指吕启超。悲愤交加的吕启超将书的作者告上法庭。历时近6年,该案的判决结果日前才得到部分执行。  相似文献   
6.
钟明 《法制博览》2009,(12):17-17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40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3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27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  相似文献   
7.
购书是为了读书,藏书也是为了读书,知识积累后的收获就是著书,此乃读书之三种境界也。然,读书者众,著书者寥,亦自然规律也。  相似文献   
8.
晏华 《统一论坛》2004,(6):52-53
曲阜位于山东中部。公元前11世纪即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都城,也是儒家学派始祖、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的故乡,他曾在此著书讲学。“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誉全球,是  相似文献   
9.
田芝 《团结》2005,(1):43-44
康熙六年(1667),五十五岁的顾炎武,从北方回到江南稍作逗留之后,又一次从江南出发,途经山东,来到北京。这一次,他从友人处得到了《春秋纂例》、《春秋权衡》和《汉上易传》等书,又由友人资助,抄录了这些书。事成之后,他写了一篇《抄书自序》,谈了他抄书的缘起和经历。顾氏起家在明代正德年间,传到顾炎武这一辈,先后六代,一直走着读书做官的生活之路。顾炎武说,在他高祖之时,他家里已藏书六、七千卷。这些藏书,在嘉靖年间因为“倭乱”而毁废殆尽,但到万历初年,也就是在他曾祖父手里,家中藏书又积聚渐多,恢复到他高祖时的规模。到他祖父这一辈…  相似文献   
10.
余七子 《前沿》2008,(5):134-137
中国古代的律学是否是法学,一直是个争论已久的话题。本文认为中国古代不仅有律学,也有法学,而且中国古代的律学是具有中国历史特色的法学。笔者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论述:法理探讨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私法著书较早、内容结构简约;成文法是法律注释的依据,内容涉及面广,方法多种多样;判例研究呈现多样化形态;法学教育以官吏明法为重任,官学与私学相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