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务接待,开支有据在前不久播出的《国家宝藏》第三季中,敦煌研究院藏敦煌藏经洞文书《归义军衙府酒破历》(以下简称《酒破历》)的故事让不少观众印象深刻。由这份《酒破历》所代表的敦煌莫高窟第17窟藏经洞文书,在1900年被道士王圆箓发现后,因为清政府的不作为,而陆续遭到英、法、美、日、俄等国探险家与汉学家的盗取。  相似文献   
2.
《党的建设》2010,(5):50-50
敦煌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自古就是西域进入中原的门户和东西文化交流的十字路口。敦煌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大泉沟河床西岸、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是我国三大石窟之一。前秦苻坚建元二年(366年),有沙门乐傅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似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后世历建不断,此地遂成佛门圣地。公元1000年左右时,敦煌僧众把大批经卷和其他文献资料封存在高僧吴洪(?)的影窟中。随着知情人的离世,这个洞窟静静地沉睡了近900年。  相似文献   
3.
斯坦因,一个因盗走了敦煌藏经洞16000册卷子而臭名昭著的英国人,他还引发了以后一系列的盗取,使藏经涧所域约五万件卷子大部分流失国外,他是中国人民的罪人。  相似文献   
4.
敦煌沉醉     
徐承华 《江淮法治》2009,(24):54-55
2003年3月和2009年9月,我两次前往甘肃省敦煌莫高窟参观考察,对敦煌艺术的认识逐步加深。感受最深的有两点:一是认识到敦煌艺术不仅指佛窟艺术,还包括藏经洞内的史料文物;二是对成就敦煌艺术背后的千千万万个奉献者由衷的敬仰和礼赞。  相似文献   
5.
自汉武帝凿空西域,"据两关、列四郡"起,敦煌已有2100多年的建制史,境内拥有莫高窟、玉门关、悬泉置3处世界文化遗产,有妙造天成的世界自然遗产鸣沙山·月牙泉和巧夺天工的国家地质公园雅丹地貌,是古丝绸之路上的"第一枢纽城市".敦煌的莫高窟被誉为人类文明王冠上最耀眼的明珠,自20世纪初莫高窟藏经洞发现以来,开启了最负盛名的世界显学——"敦煌学",敦煌也由此成为享誉世界的知名品牌,被誉为"文化圣殿、人类敦煌".  相似文献   
6.
对联之最     
《现代人事》2000,(2):36-37
最早的一副春联为“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所载见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卷号为斯坦因0610)上,该遗书记录十二副岁日,立春日所写的春联。此为排列序位中的第一副,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较后蜀主孟昶的题门联早240年。  相似文献   
7.
张映勤 《党课》2012,(18):95-97
面对莫高窟的藏经洞,我有一种莫名的悲哀。洞不大,只有丈余见方,像是老式窑洞的里外间,里面黑洞洞的,空无一物,那些举世震惊的敦煌遗书早已被搬运一空。可悲的是,五万多卷经卷只有很少一部分保存在我们自己的博物馆里,大部分被洗劫到国外诸如英法俄等十几个国家的图书馆里。  相似文献   
8.
敦煌莫高窟作为世界艺术宝库,从1900年藏经洞被发现时起,重新引起世人的关注。保护好这份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就成为一切爱好文化艺术有识之士的心愿。于右任、张大千、常书鸿等人,就是近代热诚献身于敦煌艺术保护和研究工作的我们所熟知的人。然而最近,我从友人处得知,早于上述几人走进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并宣传敦煌艺术,并四处奔走、上下求索呼吁保护敦煌艺术的,还有一位热血义士,他就是中国著名长卷画大师、诨号“野人、奇人”的李丁陇。  相似文献   
9.
劳吾 《西部法苑》2003,(11):52-54
  相似文献   
10.
《金陵法律评论》2006,(6):F0003-F0003
敦煌莫高窟是一处集建筑、绘画、雕塑三位于一体的世界艺术殿堂,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20世纪初,敦煌藏经洞数以万计的古代献写本的发展让全世界为之震惊,引起了国内外学的极大关注和广泛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