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3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右 《民主》2007,(2):41-41
诸葛亮辅佐刘备立下了赫赫战功,建立了蜀汉政权;刘备死后,他又辅佐后主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他才华横溢,智谋无穷。然而,蜀国的灭亡,暴露了诸葛亮忽视人才培养和使用人才的弱点。在他身后,蜀国基本上政无内治之人,战无征伐之将,以至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的地步。按说,诸葛亮才智多谋,既懂得人才的重要,也有识才之慧眼,用才之本领,可为什么到了“蜀中  相似文献   
2.
王红旗  诸慧菁 《小康》2004,(3):65-67
兵员的炊事、宿营、兵器等辎重,哪一方能足量保障供应,哪一方就能保持旺盛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3.
宋燕 《各界》2012,(11)
三国后期,魏国派邓艾、钟会两员大将出动大军,对以刘禅为核心的蜀国进行灭国性进攻,战争迅速取得胜利。邓艾、钟会分处蜀国两地,进行善后工作。此时,钟会动了叛变的心思——重兵在握、远离中央,  相似文献   
4.
诸葛亮的法制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葛亮作为刘备驾崩后蜀国的执政者,在其执政的20多年中,坚持以法治蜀,从而使得偏居一隅的蜀汉政权举政明法,在逆境中艰难生存,其治蜀的措施和效果为后代的评论家所称道。该文首先分析诸葛亮以法治蜀的因素,继而论述其法制思想与具体实践,从而展示儒法合流之后政治家身上所具有的法家气质。  相似文献   
5.
近读《三国演义》,感慨颇多。诸葛亮五次北伐,劳师动众,均无功而还,给蜀国留下了国力匮乏的隐患。在首出祁山时,蜀国大将魏延提出“兵出子午谷”的战略方案,却被诸葛亮否定。现代军事学家多认为这一战略是当时的最佳方案,这个结论也从司马懿之口找到佐证,司马懿道:“诸葛亮平素谦慎仔细,不肯造次行事。他却不知吾境内地理;若是吾用兵,先从子午谷径取长安,早得多时矣。”  相似文献   
6.
鹤山区地处鹤壁市西北,西依巍巍太行,北与安阳接壤。相传东周周灵王太子景王(也叫王子乔,道号乔仙)曾驾白鹳驻鹤壁集访子山之峭壁上,故此山又称鹤山。这里历史文化深厚,三国时蜀国刘备之子阿斗曾被魏国羁押在此,有唐代药王孙思邈隐居等遗址,有宋、元古瓷窑和古煤窑,地下还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相似文献   
7.
眼光与见识     
艾斐 《今日浙江》2014,(9):62-62
正三顾茅庐,作为一个渴求人才的故事早已尽人皆知,它所潜藏的人生智慧与处世哲理也值得深味。比如,刘备为什么要三次邀请诸葛亮出山?而在"隆中对"中,诸葛亮又何以能对"当今天下形势"作出那样环环相扣的精当分析,并提出极富远见的应对战略?  相似文献   
8.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堪称一代明相,识人用人之道世人称颂。但诸葛亮在用人问题上也有失误之笔。先帝刘备临终托孤时曾告诫诸葛亮:“马谡虽饱读军书,但言过其实,刚愎自用,不可委以重任。”刘备死后,诸葛亮力排众议,以马谡挂帅统兵驻防街亭,终因马谡不能胜任,导致街亭失守,使蜀国形势急转直下。  相似文献   
9.
《党的建设》2012,(6):45-45
武侯祠位于成都老南门外的武侯大街,是纪念三国蜀国丞相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谥号忠武侯,后人便尊称他为武侯。  相似文献   
10.
佚名 《党政论坛》2009,(16):18-18
刘晔是三国时期魏国的重臣,深受魏明帝的信赖。有一次,魏明帝想攻打蜀国,大臣们都表示反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