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55篇
中国共产党   45篇
中国政治   25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当前。对行贿犯罪的宽宥是反腐败斗争中的软肋。在近年来查处的贿赂腐败案件中,一个个高官“中箭落马”。付出了自由乃至生命的代价,他们的丑恶行径也纷纷被曝光于光天化日之下,接受社会民众的谴责和鞭挞。然而,作为“腐败共同体”的行贿方,多数却侥幸逃过了惩处。其面目也在公众的视野里模糊不清。  相似文献   
2.
刘兵  永强  涂敏 《当代广西》2006,(7):52-53
短短几年时间,一个泥水匠出身的小老板一跃成为拥有近亿美元资产的大富豪,名列2004年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榜第167位。检方剥茧抽丝,拨开层层迷雾,最终发现这位大富豪的发迹史靠的竟是不断地行贿官员……  相似文献   
3.
行贿罪案因其固有的“无现场”、“单线联系”和涉案主体的“共利共害”等特征 ,一直是司法实务的难点。行贿犯罪对转型期中国危害的严重性 ,使其成为司法工作的重点。从实证分析的角度 ,对该类案件的证据实务进行剖析 ,将为司法实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法》第389条第一款把“为谋取不正当利益”作为构成行贿罪的必备要件;第二款规定,“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行贿论处”。第二款是否以“为谋取不正当利益”为行贿罪的必备构成要件,多年来一直是理论界与司法实务界不断争论的问题。笔者认为,认定在经济往来中的行贿罪不需以谋取不正当利益为条件,其理由是:  相似文献   
5.
时路 《天津检察》2006,(4):28-29
我国刑法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从本规定不难看出,行贿人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是本罪的基本构成要件。为此,笔者从本罪的犯罪心理、行为特征、危害结果方面对行贿罪的立法制度作一简要探讨,使其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6.
扬伯永 《天津检察》2006,(4):35-35,38,39
我国新刑法第389条第一、二款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行贿论处。最高人民检察院要求各级检察机关在查处职务犯罪的同时对行贿罪案件也要严厉打击。因而在查处行贿案件中出现了一些热点问题,笔者拟结合司法实践对这些热点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7.
刑法第390条明确规定“谋取不正当利益”是构成行贿罪关键因素,然而如何定性“不正当利益”,并确定其判断标准,虽然司法解释有所涉及,但理论上的争议和实践中的困惑依然存在。本文在综合分析已有观点基础上,对“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性质及其判断标准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介绍贿赂罪主要是指相关人员向国家工作人员进行介绍贿赂,根据法律规定,情节较为严重的一种非法行为。介绍贿赂罪在主观意识上具有故意性,即明知自己的行为是在为行贿人和受贿人之间牵线,仍然进行促成这笔贿赂交易。行贿罪共犯则是两个以上的人员,共同向受贿者行贿。虽然介绍贿赂罪与行贿罪共犯在形式上比较相近,但实质上二者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本文将对二者分别进行分析,并通过具体的案例对二者进行详尽的阐释,以供考察。  相似文献   
9.
一、基本案情2006年12月,某实业有限公司在某村经济合作社流转12.37亩土地用于厂房建设,因一直未能办理土地流转手续且经营不善,欲转让。个体建筑包工头蔡某即介绍某保温材料厂于2007年12月转让了该块土地。  相似文献   
10.
赵记伟 《法人》2015,(2):28-30
商业贿赂败坏社会风气,破坏市场秩序,成为滋生腐败行为和经济犯罪的温床。商业贿赂滋生蔓延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经营思想上的偏差和监管不严的问题,也有法制不健全、惩治不力的问题,还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中存在的弊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