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社会是台湾社会危害社会治安的一大毒瘤。台湾黑社会主要帮派各有其组织状况和主要活动特征。台湾黑社会不仅从事传统的非法活动,还渗透到现代新型行业。黑社会在台湾活动猖獗的根本原因在于政治腐败,权、金、钱相互勾结和台湾步入工商社会转型期时一些社会问题。台湾当局对黑帮势力采取了取缔、完善立法,综合治理、国际合作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试析二十世纪初的中国买办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中国买办社会发展至鼎盛,因而培育出不同的阶层。一方面少数大买办名利双收,另一方面大量的小买办惨淡经营。同时,大买办凭借财势在身边扶植了庞大的买办家族和买办帮派,使整个买办社会形成一张巨大的网络。它以亲缘和乡缘为连接,具有天然的排外性。买办社会的阶层构架呈金字塔型,且具有稳固的成员结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斧头帮"这一典型街角青年帮派涉黑犯罪的田野调查,发现当下街角青年的组织结构形式、资金获取渠道、冲突处理方式、活动空间类型都有涉黑犯罪趋势,而"再嵌入机制"是其涉黑犯罪的主要动因。涉黑犯罪极易导致街角青年成为成人涉黑势力的潜在力量,这提高了他们交叉犯罪的几率,增加对其帮扶和矫治的难度,从而影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基于此,提出"打击与预防并举"治理模式,以减少和预防街角青年涉黑犯罪。  相似文献   
4.
据相关统计,青少年团伙犯罪占到了青少年总体犯罪率的75%左右,因此,对青少年犯罪群体进行深入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近些年来,受到美国社会学家怀特的影响,我国学界已经开始使用"街角青年"对具有犯罪倾向或偏差行为的青少年及其群体进行了概念性的界定。为了深入了解街角青年的日常生活状态,作者对上海市闵行区K社区中的"斧头帮"进行了为期半年左右的田野调查。调查发现,街角青年帮派的冲突已常态化,并且呈现出愈加犯罪化的趋势。通过社会冲突理论为视角,对街角青年及其帮派的日常冲突模式进行分析,并总结冲突常态化所产生的深层次的原因及特点,可以为街角青年提供介入性的社会工作服务提供更直接的线索。  相似文献   
5.
街角青年群体形成阶段、类型及其特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相对成熟阶段的街角青年群体在成员维系基础、内部交流途径、主要依靠、犯罪手段、失范程度上有着不同的表现。依据青年文化论的视角,我们把街角青年分为逍遥型、脱离型和反抗型,并从总体上概括街角青年的四个特点:职业性和社会理想性、家庭出身的多样性、社会分层的多层次性和性质的“灰黑交融”性。  相似文献   
6.
当前,青少年帮派组织在我国大陆地区的滋生,已不是个别城市少数乡村的现象,在众多地区,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都不同程度存在。青少年帮派的成员构成复杂,从违法犯罪的内容上看,集侵财和暴力于一体,表现出很强的流氓性质。青少年帮派活动在我国的沉渣泛起,有着深刻的现实诱因和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帮派是指由25岁以下青少年参与的,三人以上固定成员、有组织和活动规则的从事犯罪与非行的青少年犯罪团伙。青少年帮派犯罪不同于成年人的有组织犯罪,其犯罪人具有特殊性,而且所谓的“帮派”也是与成人的犯罪组织有明显的区别。但是,青少年帮派也有可能为成人犯罪组织所利用甚至发展成为黑社会(性质)组织,因此,有必要针对青少年帮派的特征和形成因素进行探讨,进而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和矫正的措施。最终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维护社会的有序和稳定。  相似文献   
8.
帮派渗透中小学校园,既会对校园安全和学生健康成长造成巨大的危害,也是黑社会性质帮派组织向更高层次的黑社会发展的重要和便捷途径,必须在这一现象出现的初期阶段就予以及时治理,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作为“问题青少年”的街角青年研究和作为“乡村问题”的乡村混混研究均是作为“问题研究”的“越轨”青年研究。街角青年、乡村混混等“越轨”青年群体的生长,主要是源于社会转型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缺位、主导性公共舆论的缺失与社区内部惩罚性机制的缺乏。乡村混混与街角青年的存在,已经不是单个现象,而是一种社会病。从社会病视角去看待、研究被添上“越轨”标签的青年群体,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知和理解“越轨”青年本身。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台湾地区的"帮派入侵校园"问题日益严重。为有效遏制"帮派入侵校园",台湾地区采取了立法加重处罚、持续进行扫黑、制定防治方案、加强综合治理等一系列措施。考虑到我国大陆地区"帮派入侵校园"问题已显露端倪并有日趋严重之势,有必要借鉴台湾地区的防治经验,进一步完善刑事立法,贯彻"打早打小"的刑事政策,调动各方力量齐抓共管,防止"帮派入侵校园"问题继续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