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6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捐赠图书的"刘老太太"重庆图书馆珍藏的历史文物中,有一本"图书清册",封面上写着"刘老太太",并加一括号补注,括号内,赫然三个字:刘伯承。内页一标注有:刘老太太(住小龙坎红糟房)捐赠;西南人民图书馆接收;图书清册。内页二标注有:小龙坎红糟房刘老太太捐赠图书统计表:1、线装书1171册2、精平装书2894册3、期刊18册共计4083册。下附注:1、本清册共十页;2、接收日期:1951年2月3日及3月9日。红糟房,即红槽房,抗战时期系中英情报合作所所在地,重庆解放后,红槽房大批住房为西南军区所有。  相似文献   
2.
1934年年底,张鼎丞奉命回永定活动。当时省委未给武器,张鼎丞只在永定留汀难民中动员了一些人,带少量步枪、手榴弹,同范乐春、刘永生、简载文、陈茂辉诸同志回到永定。1935年3月间,经陈毅建议,项英派谭震林、邓子恢率领1个支队,突破敌人重重封锁围攻,回到永定与张鼎丞会合,组成闽西南军政委员会。  相似文献   
3.
由于王明错误路线的排斥,中央红军离开苏区后,邓子恢没有能够跟随主力红军转移,而是和项英、陈毅、瞿秋白、何叔衡等一起被留在了苏区,进入后来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几个月后,邓子恢等人从瑞金向闽西突围,与原来就在闽西的张鼎丞会合,成立了闽西南军政委员会,邓子恢担任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开始了在闽西开展游击战的艰苦岁月,也就在那时,邓子恢和陈兰认识了。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对建国初期西南政权建设的重大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年底至 1 952年 7月 ,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 ,负责西南区党和政府的全面领导工作。此期间 ,邓小平十分重视政府工作系统的建立和完善 ,主持筹建了以中国共产党为中心的统一战线的西南大行政区政权机关———西南军政委员会 ,对西南的政权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公民导刊》2004,(8):20-28
雏形篇:1950年至1953年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12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式。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任命刘伯承为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以下简称军管会)发布第一号布告,宣布市军管会正式成立,以张际春、陈锡联、张霖之、谢富治、曹荻秋、段君毅、闰红彦、王近山、王蕴瑞、任白戈、罗士高、刘明辉12人为委员,张际春任主任,陈锡联、张霖之任副主任。随即重庆市参议会发表宣言,自动宣告解散。11日奉中央人民政府电令,重庆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陈锡联任市长,曹荻秋任副市长。  相似文献   
6.
《当代党员》2011,(7):23-23
1949年11月23日,刘伯承、邓小平在率军西进途中,奉中共中央电示,在湖南常德成立了中共中央西南局,邓小平、刘伯承、贺龙分别任第一、第二、第三书记。重庆解放后,西南局和随后成立的以刘伯承为主席的西南军政委员会、以贺龙为司令员的西南军区领导机关均驻扎重庆  相似文献   
7.
1936年的春天,一个雨后初晴的下午,闽西南军政委员会派阮文松来到我们驻地,传达军政委员会的决定,将我们原红九团保存下来的80多名指战员改编为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特务大队,由赵群任大队长,张清辉任政治委员。队伍改编之后,我们特务大队挺进平和、大  相似文献   
8.
宋键 《世纪桥》2010,(16):42-44
<正>题词是邓小平最富个人特色的领导艺术之一。1949年底至1952年7月,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委等职务,他和刘伯承、贺龙等负责领导西南地区建设。邓  相似文献   
9.
<正>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红军主力长征后,苏区中央分局和闽西南军政委员会为统一领导和坚持闽西南游击战争的任务,特成立了闽西南几个作战区,以红九团兼第二分区。该团司令部政治部兼任第二分区司令部政治部,以吴胜兼分区司令员,谢育才兼政治委员,赖荣传兼政治部主任,统一指挥红九团和游击队。红九团为执行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的指令,挺进闽南,完成与闽南游击区红三团、红三大队打成一片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1957年深秋,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刘伯承元帅因病到黄山疗养,面对巍峨耸立的险峰奇石和变幻缥缈的云山雾海,他写下这样一首述怀诗:“抗日之军昔北去,大旱云霓望如何。黄山自古云成海,从此云天雨也多。”刘伯承戎马一生,很少赋诗抒怀,这首大气磅礴的诗作不仅是他对黄山险峰云海的咏叹,也是他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新中国成立后,刘伯承为了适应人民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加速对人民解放军中、高级干部的培养,不计名利得失,主动辞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的职务,请缨创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奠定了新中国现代军事人才培养的基础。但在1958年的反教条主义运动中,他却蒙冤免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