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6篇
  免费   10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20篇
世界政治   31篇
外交国际关系   57篇
法律   177篇
中国共产党   315篇
中国政治   400篇
政治理论   64篇
综合类   7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雪 《中国民政》2020,(5):41-43
当人们居家隔离时,一条暗河渐渐显露出来:桥洞下、树丛中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之人,病毒极可能在他们身上显出狰狞面目。疫情期间,他们的健康安全谁来保障?全国1623个救助管理机构。这不仅考验着救助管理机构的执行力,更需要创新力。疫情之下,单一的管理模式并不适用救助机构,他们要应对不同的场景:对在站受助对象,要实行封闭式管理;对来站求助对象,要加强身份甄别、健康检查及隔离观察;而街面巡查,则是完全暴露在高风险下。流浪乞讨人员流动性大、安全隐患高,需要一人一策,应急处置频繁。  相似文献   
2.
甘德县柯曲镇党委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切实贯彻落实州、县委的工作部署,认真组织党员干部记《民情日记》,把记《民情日记》解百姓难题.作为提高党员素质.转变干部作风,让群众长期得实惠。干部长期受教育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3.
自从在干部中提倡记民情日记以来,广大干部纷纷响应,以此作为一种工作方法,在实践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我们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有一部分同志由于工作缺乏深入细致,调查了解不到位,导致民情日记“不明情”。还有的只记喜不记忧,甚至避实就虚,使民情日记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4.
提倡写日记     
沈立人 《唯实》2002,(12):80-80
日记 ,本来是自己写给自己看、自己用的。记的什么 ,多种多样 :主要是记事 ,记生活和工作 ;也有记感觉、记情绪、记思想正面和反面 ,欢乐和忧戚 ,体会和批判 ;不仅记自己 ,还有记别人、记交往 ,从家庭走向世界。日记 ,作为一种文字形式 ,其特点是真实性和隐私性 ,并且是连续的 ,主观与客观相结合。日积月累 ,一部日记是一本历史、一本社会、一本人生。从保密到解密 ,日记终于公开了 ,传世了。可能以《越缦堂日记》为篙矢 ,风气一开 ,蔚为大观。坊间已出版的 ,数不胜数。既有名人 ,泛及官、学、商界 ;也有凡辈 ,如上山下乡日记、干校日记。即…  相似文献   
5.
黄山 《共产党人》2006,(20):32-33
安徽省滁州市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兆丰,在任定远县县长、县委书记期间,贪污受贿900多万元,牵扯各级领导干部300多人。无意间把这大贪官拉下马的竟是他家的保姆,而此案的证据就是这位保姆无心记下的一本日记……  相似文献   
6.
房生 《时代风采》2007,(4):13-15
“房奴”一词,拜一位房地产商所赐,他们在大赚买房者的“银子”之后,送给买房者的一个名副其实的称呼。 大多数人去银行是存钱,而房奴们去银行则是送钱。从此,买房者成为房子的忠实奴仆,在一次次的去银行之前,房奴必要经历节衣缩食、勤俭持家的艰辛过程,开始日夜为供房辛苦。就像年轻夫妇生下孩子后才知带孩子的不易,住进宽敞明亮的房子才知“养”它的不易。  相似文献   
7.
刘开明 《南风窗》2007,(3):44-45
当代观察不是一个慈善机构,我们必须以最优质的服务和最高的专业水平把我们的理想销售出去,获得我们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资源。  相似文献   
8.
钟河 《廉政瞭望》2006,(9):54-54
自今年3月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正式对外公开蒋介石1918年至1931年的日记起,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杨天石教授就在潜心研究——早年神往苏联,曾学马恩著作蒋介石早年对苏联非常神往。早在1919年,蒋介石就萌生了赴俄考察的愿望。当年1月1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近年拟学习俄语,预备赴俄考察一番,将来做些事业。”此后,他经常研究俄国形势,注意俄国革命的消息,把俄国革命看成是“一个新纪元”,并且还说过“如果有人攻击俄国革命,必与之力争;如有人攻击共产党,必竭力为之辩护。”1923年蒋介石终于圆了访苏梦,作为孙逸仙代表团的团…  相似文献   
9.
《统一论坛》2007,(6):48-51
21岁时,余光中告别了祖国大陆的连天烽火,结束了战乱时期的颠沛生活,随着家人渡海赴台定居,如今,已步入耄耋之年。截至2003年,余光中已出版诗集21种,散文集11种,评论集5种,翻译集13种。  相似文献   
10.
莫娜 《半月谈》2005,(7):56-56
家长偷看孩子的日记显然是不妥的。关心孩子、怕孩子走上邪路。这虽然没有错.但通过日记窥探孩子心灵的行为方式却不可取。这也显示了一些家长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的无力感。要了解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成为孩子的朋友.在交流与沟通中。不经意间为孩子解疑释惑.保驾护航。只要孩子走在正路上。大事不糊涂.家长也就没有必要在偷看日记这种事情上动心思了。而日记作为孩子小小的个人“领地”.对孩子宣泄情绪、审视自我、观察生活都至为重要.家长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隐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