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法律   14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1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毕业论文写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业论文是党校函授学员完成其学业的标志,是对毕业学员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检验。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学员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特别是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近年来学员毕业论文撰写情况,谈一谈毕业论文写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认真选择论题选定论证的问题是毕业论文写作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论题选不好,一方面不好写,另一方面即使勉强写出来,答辩时也常常由于对论题不熟悉,不容易通过答辩。所以,撰写毕业论文时,一定要慎重选题。选题时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要求:1、选有一定现实意义的论题。党校学员写…  相似文献   
2.
3.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到二○二○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与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的“五个湖北”建设之一的幸福湖北建设具有本质意义上的一致性,幸福湖北建设不仅符合湖北当地实际,而且高度贴合党的十八大精神。本文意欲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认识幸福湖北建设的依据,从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两个方面把握幸福湖北建设的途径,以此厘清幸福湖北建设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的逻辑论题。  相似文献   
4.
舒国滢 《法学》2012,(9):11-15
近年来,法学方法论的研究成为我国法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这本身是值得重视的现象。不过,随着法学方法论研究的深入,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比如有关"法学方法论"或"法律方法论"的译名之争,法学方法论研究对象与范围的厘定等等,均困扰着当下中国的法学研究者们。当然这些问题的讨论对于这门学问在中国的推展是有价值的。然而,笔者的注意力并未放在上述问题之讨论上,笔者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领导力开发是近年来领导学研究的新热点,有关文章及观点纷繁复杂。为了推进相关研究,本文在目力所及的文献基础上,对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归纳出几个基本论题,并对有关论点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6.
亚洲天文学理论奠基于颇为不同的天体运行观——阿拉伯传统将地球视为天体运行的中心,中国传统将北极星视为天体运行的中心,而印度传统支持以地球与太阳为中心的理论,其中,行星环绕着太阳,太阳则依次环绕着地球.普遍得到承认的是,这些亚洲传统在数学、天文学与宇宙论中预见到了后来归功于近代早期欧洲科学革命的大量观念.我们将探究这个有争议的问题:这些传统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了科学革命,而工匠在天文学知识的交流媒介中可能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题学研究有着悠久的古希腊传统,不过到后来衰落了。但这种研究在20世纪后半期得以回归,并强烈影响了当今的法律方法论。作为一种问题思维,论题学思维是个寻找前提的运作过程,由此确定得出结论的前提条件是否可靠,并被人接受。论题学个案意识的提起,打破了传统的封闭体系观念。在当代法学语境中,这种个案意识有利于个案正义的实现。当然,论题学思维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在我国,论题学思维方法具有重要的启示与意义,值得关注研究。  相似文献   
8.
论题,是指论文作者对警察科学领域的某一警务现象或问题研究之后,所得出的中心论点的真实性需要证明的命题。题目,就是警学论文的“眉目”,又叫做论文内容的题词。给论文定题目,不能离开选题与论题,选题和论题是确定题目的基础。论文作者不仅要懂得如何去确定选题,更要懂得如何去形成提炼论题。然而,论题的形成与提炼是从材料工作开始的,所以,论文作者必须掌握论文材料的基本知识。  相似文献   
9.
揭示现代理性资本主义精神的宗教起源和追索现代理性资本主义所承载的伦理精神,乃韦伯论题的一体两面,而重塑现代资本主义的伦理精神则是潜藏在韦伯竭力避免“价值判断和信仰判断”的科学话语之下的一个意图。余英时对“韦伯论题”的承接,一方面纠正了韦伯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中国宗教特别是对于近世儒家工作伦理的误读;另一方面他试图得出“恰好与韦伯相反”的结论,即中国近世的宗教伦理,尤其是儒家伦理,能够“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出现提供精神的基础”的努力,则并不完全成功。而余英时对“韦伯论题”论述方向的转换,则通过对明清儒学、儒士之“转向”的考察分析,表达了一个与韦伯不一样的关怀,那就是,在新的政治社会生态下,何处是儒学、儒士,特别是作为儒士后代传人的现代知识人新的出路、新的安身立命之所。  相似文献   
10.
“转移论题”是比较常见的逻辑谬误。其产生的原因或为逃避各种责任,或企图能减轻处理或处罚,或设法为击倒论敌,或对逻辑知识所知不足等,其表现形式有“完全转移”和“部分转移”两种类型,而每种类型之中叉可分为若干种具体情形。“转移论题”谬误也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超出一定的适用范围它就不再是谬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