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意义分析是元伦理学澄清伦理语言使用混乱的主要途径。维特根斯坦前期哲学为伦理语言的意义分析指出了语用研究的方向,他后期哲学的意义理论则为伦理语言的意义分析从语形、语义向语用过渡提供了理论根据。情感主义伦理学主要代表斯蒂文森的二元意义理论最终确立了伦理语言的语用立场。他们二人的意义理论比较完整地体现了伦理语言从语形、语义向语用过渡,并最终确立语用立场的过程。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
语言意义的哲学追问:从意义的指称论到意向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称论认为一个语词的意义就是这个语词所指的事物。它的根本性缺陷,在于它孤立、片面、静止地分析语词的意义,没有注意考察人的因素对意义的主观建构作用。意向论认为意义与说话人的心理意图密切相关,将意向视为意义的载体,主张从意识的意向性出发考察语言的意义。通过分析,我们认为:从意义的指称论到意义的意向论,体现了语言分析哲学对意义的探索经历了由语形到语义再到语用的不断深化的过程。语言哲学内部的语用转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