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12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层法院在遇到疑难问题时“往上看”的应对模式,广受法律人诟病。从一部历险小说和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切入的分析却表明,基层法院在适用新法律时并非一味“往上看”,而是遵循一条有规律可循的知识搜寻路线。法律教义学、最高人民法院法官的著述首先会成为理解新法律的知识来源,并提供了基础性参数,在两者存在冲突时,后者更受青睐,但不足以形成确信,其他法院的判例辅助法官预测判决的系统性后果。新类型案件出现时,请示常常不是基层法院主动而为,而是高层级法院指导的需要。司法解释虽然为基层法院适用新法律提供了一般性规定,但由于其出台要滞后于新法律,因此,等候司法解释往往是可欲而不可求的。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3,(13):60-61
我是一名刚刚上任的基层党组织书记,对基层党务工作还不是很熟悉,上级党委要求所属支部凡遇到重大问题要以书面的形式请示汇报,可我不清楚“请示”如何写,写时应注意什么?请予指教!——读者康明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在实际工作中,混淆使用“报告”与“请示”的现象屡禁不止,本文通过综述“报告”与“请示”的演变,辨析二者的差异,以及阐述为确保正确使用“报告”与“请示”而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旨在提请公文制作者和审核者的重视,规范公文处理工作,充分发挥公文作用,以促进公文处理工作的严肃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4.
沙永梅 《河北法学》2008,26(7):187-192
案件请示制度作为我国法院审判工作的惯例,由于违背司法的本质和规律,受到理论和实务界的众多批判。立足于中院近年来请示案件的运作,通过实证分析,认为这一制度在因过多的消极功能违背司法规律应予废除的同时,应当建立相应的制度替代其承载的积极功能——主要是法律统一适用的功能,而通过审级制度改革和建立中国式判例制度不失为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针对下级机关报送的《请示》的内容不同,可采取不同形式的答复。属于有关新情况、新问题请求指示和批准的,由上级机关的办公厅(室)用《函》(《复函》)答复;属于有关机构设置、行政区划等需要批准的,则由上级政府用《批复》给予答复。  相似文献   
6.
各区、县级市党委,市直局以上单位党委(党组):市总工会党组《关于召开广州市工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的请示》已经市委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二○○七年三月二十二日  相似文献   
7.
《工友》2006,(3):48-48
我佛观音菩萨:一晃数十载,您当风采依旧,光艳照人。自取经归唐以来,小僧一时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整日陷于筵席、会场、签名留念之累。然则好景不长,世人善忘,而今已是门前冷落鞍马稀,几位徒弟也各自散伙,另谋高就,弄得我好歹也是堂堂的佛协副主席(享受正部级待遇),却成了孤家寡  相似文献   
8.
王永鉴 《党课》2021,(2):89-91
请示是党政机关15种主要公文中的一个常用文种,作为上行文,主要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对某一工作安排、问题处理、突发情况处置等作出指示,对某一文件、会议、活动、项目、事项等予以批准。实际工作中,写好请示要谨防六个“坑”。  相似文献   
9.
身为基层干部,谁没请示过上级?有请示就该有回复,只是有一种回复,基层干部听了心里会打鼓,那就是3个字——"看着办"。遇事"看着办",基层心肝颤为推进农村厕所革命,2018年北方某省按每个厕所补助1000元的标准下拨了专项资金,第二年又要求县级财政按照1:1的比例予以配套。然而,一位镇长告诉记者,两年多过去了,补助还没有落实到位:"现在任务更重了,可我们咋进老百姓院里做工作呢?"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司法语境中的疑难案件有其特殊性,除了严格意义上的由法律自身因素所引发的疑难案件之外,还包括事实、社会影响、关系等诸种因素所导致的难办案件.与此相应,中国司法在应对这些疑难案件的过程中也发展出了一些独特的方法,其中包括审委会集体讨论、司法批复、案例指导等正式制度,以及个案请示、审判长联席会议、寻找和参照类似案件、向他人学习请教等非正式制度.这些制度的产生和运行有其深刻、复杂的原因,从而使得中国司法在疑难案件裁判的问题上展现出了一种自上而下的制度建构,与自下而上的经验探索并存、由科层权威与集体智慧共同保证裁决正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