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元1133年秋,皇帝赵构将岳飞召到首都,亲自书写“精忠岳飞”四个大字.制成锦旗赏赐给他。同时,要在京城为他建造府第。岳飞辞谢说:“敌未灭,何以家为?”大敌未灭,要家干什么?为此,皇帝赵构相当喜悦,很亲切地征求岳飞的意见:“你觉得天下什么时候可以太平?”岳飞回答道:“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就可以天下太平。”据说,赵构很吃惊,没想到一介武夫能说出这么有水平的话。不久,刚过而立之年的岳飞被授清远军节度使,封武昌县开国子,成为长江中游的最高军事指挥官。  相似文献   
2.
很奇怪的是,中国民众可以很轻易地原谅执政者本人,却很难原谅给执政者充当帮办的人。比如赵构与秦桧,民众更多地把唾沫奉送给了后者。但用脚后跟想想就知道,如果没有赵构的授意与支撑,秦桧哪有那么大的能量与胆量?再比如慈禧与李鸿章,老太后为了自己高兴,拿整个大清江山做自己的陪葬,中国历史上再也找不到比她更卖国的了,但是我们听到的骂声,则更多是针对李鸿章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遭投降派赵构、秦桧一伙以莫须有罪名害死后,抗战派多次上书为之鸣冤,终于在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岳飞得以昭雪沉冤,追晋封鄂王;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又昭谥忠武。这封勅书解放后曾一度流失,不知落到何处,直1980年才由阜阳博物馆珍藏起来。岳飞,字鹏举,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二月十五日出生在河南省汤阴  相似文献   
4.
因为历史情势的巧合,《史记》记载的赵氏孤儿故事在宋代得到了高度认同。宋代有三次集中提及"赵氏孤儿"话语,尤以宋末最甚。"赵孤"成为宋遗民表达忠义之情、故国之思的一个符号。纪君祥与《赵氏孤儿》或为宋遗民之隐语表达。  相似文献   
5.
不要把前人研究成果抛弃,而把小说和<满江红>充作信史,如在朱仙镇打过大仗、岳飞被金牌招回时创作<满江红>和立即被杀害,都是离开基本常识的.岳飞升迁之快,有战功,铲除赵构心腹大患刘豫,赵构把他视为驯服工具.岳飞政治上幼稚,与同僚、上司相处平淡、脾气倔强、品性刚直、不阿谀、不说假话,进退全仗赵构.岳飞坚决抗金,以至向往扩大兵员,造成嫌疑,有悖大宋国策,自此,君臣有裂缝.他也始识时务,退隐庐山前后,尤其在下狱两个月后,政治认识升华,坚强不屈,从不认罪.  相似文献   
6.
秦桧是公认的奸相,臭名昭著将近千年,而且还将继续遗臭万年下去.但他活着的时候,确切地说,是他大权在握之时,名声、威望、褒奖样样都香气袭人呢,连高宗皇帝赵构都对他格外优容.将相和,国安民稳,皇帝与宰相之间若是和和气气又该是什么景象?宋徽宗赵佶与蔡京、宋高宗赵构与秦桧之间无比和谐,他们做了模范君臣,可是却误了天下、苦了他人.  相似文献   
7.
赵构即宋高宗,南于接受秦桧的建议,处死了岳飞而留下恶名,通常人们都认为他是一个胆怯无能的昏君,但实际上他是一个颇为复杂的人物,有着鲜为人知的一面,赵构在位36年,稳定住了南宋的草创局面,从很多历史事例来看,作为一个中兴之主,宋高宗其实算得止一个颇为明哲的仁君.  相似文献   
8.
张衍荣 《侨园》2013,(1):36-37
跟着领剧本征文奖的年兄到杭州,不禁想起林升的《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据说,这首嘲讽偏安的"反诗",作者当年把它题写在临安一家旅店的墙壁上,至于那家旅店具体在哪里,无人说得清.会不会在河坊街?  相似文献   
9.
岳飞冤狱:以"谋反"定罪岳飞是谁害死的?大家都知道是秦桧。但秦桧只是这个罪恶集团的成员之一,充其量是个头面人物,这个集团至少是由"四人帮"——秦桧、王氏、张俊、万俟卨(读音:莫其懈)组成的。岳王庙前便有"四人帮"永持跪姿的生铁铸像。在杭州岳庙还有一处古籍,透露的信息却截然不同,那就是明代文人文征明的"满江红"词碑,其中有句云:"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文征明的观点很明确:赵构才  相似文献   
10.
张剑锋 《学习月刊》2011,(17):53-54
最近社会上经常在讨论XXX该不该判死刑的问题。今天的事情,由于涉及太多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三言两语很难讲清楚。而义愤填膺的人们在热血沸腾之下,也很难心平气和地去听。因此,我们这里就先讲讲一个古人该不该判死刑的事,看看对我们今天的社会有没有一些启发,这个古人就是张邦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