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5篇
世界政治   6篇
法律   183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20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4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刑事诉讼视角下辩护权界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代刑事诉讼中,被指控人的辩护权是一项贯穿始终的诉讼权利,主要表现为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和论证对被指控人有利的材料和理由,在实体上反驳指控,提出证明被指控人无罪、罪轻、应当减轻或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以及在程序上主张被指控人所拥有的合法的诉讼权利,防止其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和不应有的侵犯。但是由于司法理念和制度的弊端使得我国现实层面的辩护权呈现出与应然状态的脱节与偏离,因此,立足现状,改革与完善我国的刑事辩护权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中国律师的刑事辩护之路为什么越走越难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老生常谈说明问题仍然存在,仍然未获解决。方方面面都在思考,如何避免原先的“刑事诉讼法”修改后“进一步退两步”的现象?如何科学规范侦查程序与检警关系?刑讯逼供与超期羁押真的久治不愈吗?死刑复核与三审终审真的只能纸上谈兵吗?律师会见难与取证难真的还要难下去吗?法官独立与公正审理真的还要从头再来吗?  相似文献   
3.
作为现代刑事诉讼三大职能之一的辩护,系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针对控诉一方的指控进行的一系列反驳和辩解的诉讼活动。辩护权是刑事诉讼中被告人享有的一项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权利。为了保障辩护权,必须要有一整套制度和措施,即辩护制度。辩护制度是立法对贯彻落实辩护原则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的总称,一般包括辩护权辩护权的行使、辩护人、辩护种类、辩护的程序及救济方法等具体内容。我国宪法第125条规定:“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第11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这是我国…  相似文献   
4.
一、辩护权行使中的问题(一)关于律师会见权1、“安排会见”导致律师会见难。《刑事诉讼法》第96条规定,侦查阶段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除涉及国家秘密案件外,不需批准。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等六部委制订的《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侦查机关应在48小时内安排会见。不仅“不需批准”与“安排会见”存在矛盾,“安排会见”在实际工作中又成为律师会见的条件。既然是安排会见,那么安排就是律师会见的前提。如果侦查机关不予“安排”或不及时“安排”,就会影响律师会见,虽然侦查机关很少明确表示不安排,但以“办案人不在”,“领导出差…  相似文献   
5.
审理助辩制度,是纪检监察机关依据党纪法规中的有关规定,在审理党纪政纪案件过程中借鉴司法实践中的律师辩护制度,引入助辩人,形成允许犯错误党员干部委托助辩人参与案件审理和进行辩护的制度性安排。它是纪检监察案件公开审理中保障被调查人辩护权的重要手段,更是实现"控辩"双方力量均衡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6.
读者何某问:2009年7月,我的叔父突然失踪了。一个多月后,收到看守所叫去给叔父上账的电话,才知叔父因涉黑被逮捕了。我们聘请律师担任叔父的辩护人。可是,无论是会见犯罪嫌疑人,还是查阅案卷,处处都受刁难和阻挠。所谓辩护,形同走过场。结果叔父被莫须有的罪状科以徒刑。我们全家对叔父被枉法裁判都不服。我们可否以辩护权被非法剥夺为由申诉再审?  相似文献   
7.
新刑诉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刑事辩护制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但是,理论上仍然要警惕"曲意释法"的现象。所谓"曲意释法",即公、检、法机关利用其解释和适用刑事诉讼法的"话语权",故意违背刑事诉讼法的立法原意曲解刑事诉讼法的条文内涵,对刑事诉讼法作出有利于自己却不利于辩方的解释,以扩张自身权力并压缩辩护权行使的空间、抑制辩护权的行使。"曲意释法"现象在司法实践中的客观存在,将会极大地减损、抵消甚至架空此次  相似文献   
8.
吴羽 《新法规月刊》2014,(1):137-146
公设辩护人制度建立的正当性基础在于:实现公民律师辩护权、兑现国家刑事法律援助义务以及矫正辩护服务的过分商品化。公设辩护人具有公务人员与辩护人的双重身份,从诉讼构造、立法规范及历史沿革上看,公设辩护人的基本属性是辩护人,他们应首先遵循律师职业伦理,而非公务人员的行为规范。实际运作中,公设辩护人组织的隶属关系影响到其独立运作;其受案范围的确定既存在根据贫困与案件性质的双重标准模式,也包括与强制辩护制度相结合的模式;从保障被告人权利角度上看,公设辩护人的纵向代理方式优于横向代理方式。通过借鉴公设辩护人制度的成功经验,形成社会律师与公设辩护人多元并存的刑事法律援助模式,以维护我国公民律师辩护权。  相似文献   
9.
现行刑法在立法上确实了单位与自然人同为我国刑事法律主体的二元机制。但基于传统刑事理论对单位犯罪的否定,导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单位犯罪辩护权规定的相应阙如。程序立法的失缺,必阻碍实体法的实施。鉴于此,本文对单位犯罪辩护权理论作了些尝试性探讨,并对单位犯罪辩护权的保障提出了建言。  相似文献   
10.
沉默权是现代法制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真正享有辩护权的基础所在。沉默权在西方就是一项充满争议的制度,而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应否引进沉默权原则,更是存在否定说与肯定说之争。我国应当确立有限沉默权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