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4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明代,漳州迁台姓氏目前已知最早见诸古谱文字记载的有杨、丘、卢三个姓。此时迁台姓氏大都零星分散。明清时期,大量的闽南人迁徙台湾,具有时间长、规模大、自发性、径直性等明显特点,为闽南文化在台湾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明清以来,漳州人迁徙台湾有过4次高潮。  相似文献   
2.
<正>1 949年5月1 9日,台湾省政府主席兼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陈诚颁布《台湾省戒严令》:自5月20日零时起在台湾省全境实施戒严。戒严,这个临时措施,在台湾却"临时"了38年又56天,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久的戒严。谨防"共谍"渗透《台湾省戒严令》颁布后,国民党政权在内地的情势持续恶化,被迫于12月迁台。跟随国民党政权一同来到台湾的还有一百多万军政人员和数十万平民,当然也很可能混入大量"共谍"。蒋介石撤到台湾后,第一要务就是谨防"共谍"渗透。迁台后,警备总司今部将台湾  相似文献   
3.
《政协天地》2008,(9):23-24
陈姓入闽始于西晋。肇漳陈姓主要有开漳圣王派、太傅派、南朝派等。明清时,陈姓族人迁台。分布较多的县市依序为:台北市、台北县、彰化县、台中县、嘉义市、台南市,乡镇市区有:三重市、台北市松山区、中山区、板桥市。  相似文献   
4.
1948年底,大厦将倾的国民党当局开始布置退路,计划向台湾转移。中央印制厂与造币厂负责钞券印制工作,是国民党迁运计划中的重点经济机构。一方面,国民党在战场上局面日趋恶劣,加之恶性通货膨胀蔓延,两厂必须继续生产,以填补迁运过程中发放军政薪饷的真空;另一方面,中共地下党积极对各方进行工作,希望将两厂完整地留在大陆。最终,运至台湾的设备数量约为中央印制厂的三分之一。国民党当局在台北成立分厂后,利用上海运台设备,立即投入生产。所印钞券一定程度上填补了1949年下半年上海中央印制厂与重庆分厂钞券供应不足造成的缺额。两厂迁台后,除担负起1949—1950年国民党当局钞券供应的重任,也为之后台湾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货币供应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