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有声     
18年来,中国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空间逐步扩展,从一开始6立方米的返回舱,到天宫一号15立方米的实验舱,现在的天和核心舱已经有50立方米了。可以说,我们中国人终于在太空安家了!--中国第一位飞天航天员、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谈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时事报告》2006,(3):64-64
返回舱在距离地面80公里~40公里的高度以数千米每秒的速度穿越稠密大气层时,返回舱表面温度会达到摄氏1000℃~2000℃,这时必须给飞船穿上一层“防热衣”。使飞船内部的温度控制在40℃以下。由于飞船重量的限制,防热材料要求尽可能轻的低密度烧蚀材料。  相似文献   
3.
《党建文汇》2011,(12):2-3
神舟系列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的飞船。神舟号飞船采用三舱一段。即由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由13个分系统组成。与国外第三代飞船相比,神舟系列飞船具有起点高、具备留轨利用能力等特点。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飞船首发。2011年11月1日,神州八号飞船升空,12年间,神舟系列飞船共发射了8次。在这12年里,中国无数科研人员为此奋斗不息。  相似文献   
4.
主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宇航任务的副总经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试验大队大队长袁家军,在神七发射升空后这样诠释此次飞行任务的意义:神舟七号航天员将首次离开飞船进行出舱活动,这是中国航天迈向宇宙空间的一个新起点,中国人将第一次真正触摸和感受到地球以外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中国监察》2013,(3):2+65
2012年6月18日,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在距地球343公里的太空紧紧相拥,景海鹏、刘旺、刘洋依次"飞"进"天宫"。24日,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完成首次手控交会对接。29日,神舟九号飞船返回舱成功降落。  相似文献   
6.
WHEN 38-year-old Chinese astro- naut Yang Liwei took off from the Jiuquan Satellite Launch Center on board the spacecraft Shenzhou-5 at 9:00 a.m. on October 15, 2003, he was fulfilling an ancient Chinese dream. He orbited the earth 14 times and landed his re-entry module according to plan at the landing zone in Siziwangqi, Inner Mongolia, at 6:23 a.m. on October 16.  相似文献   
7.
七大看点看点1·火箭攻克两大技术难关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升空时,火箭曾经出现频率约为8Hz的纵向单频振动,航天员感觉不太舒适。研究人员已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发射神舟六号飞船时,火箭飞行至415秒附近时出现异常现象,一些参数出现较大幅  相似文献   
8.
刘炳峰 《世纪桥》2006,(4):50-52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长征2号F火箭托举着“神舟5号”载人飞船,飞上太空。飞船在太空中飞行了21小时、围绕地球14圈,在圆满完成了预定的科学实验后,返回舱于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史上的处女飞行。从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两年时间过去了。2005年10月12日,“神舟6号”载人飞船以其新的突破性成就发射成功,再次招徕世人关注的目光,震撼了世界!  相似文献   
9.
10.
这是令中国人激动的时刻——11月17日19点32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神州八号飞船两次圆满完成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后,结束了长达17天的太空之旅,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预定区域安全着陆,为建设空间站迈出关键一步。茫茫太空,留下中华民族的崭新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