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4篇
综合类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现代留日诗人借助异域求学的新视野,感受日本自然风光与文明景象,洞察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与政治风云,笔下的日本形象是审视日本社会的一面明镜。在"他者"的形象背后,隐藏着自我的诸多精神特质,表现为由潜在层面的苦闷向纵深显现的迷狂心理的发展,继而引申出亲善与憎恶的双重对立的情感维度。这些心理与情感因素构成了中国现代留日诗人的主体意识,它既是接受与生成日本形象的一种机制,又是保持自我与"他者"互动关系的媒介和纽带。  相似文献   
2.
刘勰强调审美主体在审美过程和文艺创作中要保持审美心胸的澄静澹泊,才能进入“神与物游”的状态进行文艺创作;柏拉图则认为创作的源泉来自神的赐予,文艺家一但“神灵凭附”,就会获得神力而陷入迷狂的状态。前者肯定了文艺家后天的才识、修养等理性因素,承认创作的差异性;而后者则从神的理念出发,摒弃审美过程的理性因素,认为文艺家只是神的代言人,审美活动和创作过程与之毫无相干,从而否定文艺家创作的差异性。因此,以“神与物游”为中心的“虚静”说同以“神灵附体”为核心的“迷狂”说构成中西方古代美学的不同体系,体现出不同文化特质中审美方式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正1883年,法国作家左拉出版了小说《妇女乐园》,这是一本关于现代巴黎的小说,也是一本关于百货商场——"资本主义的大胆新形式"——如何诱惑妇女的书。在书中,左拉有些为难,不知道该批评谁好:是商场,还是妇女?商场被布置得宛如消费天堂,处处引诱妇女,而妇女却没有头脑,甘之若饴。这种怀疑与忧惧,自19世纪以来未有稍歇,大众与消费、女性与商品、川流的人群与宏大的商场之间彼此成就,又彼此亵渎,在景观迷狂之中充满着震惊体验,那前所未有的现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苹果公司的崛起,"果粉"现象也广受瞩目。"果粉"及其迷狂消费的形成就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的假设是,迷狂消费是一种社会建构。迷狂消费行动是在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有目的的互动中被建构的,甚至表现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基于各自利益或需求的一种"合谋"。  相似文献   
5.
丁燕燕 《前沿》2014,(9):195-197
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创作浸润着浓郁的宗教思想,一方面,俄罗斯民族的宗教传统和人类“理性”的局限使他相信在上帝神性的指引下,人可以通过对苦难的主动承担和自觉忏悔获得救赎,另一方面,人类特别是孩子的痛苦又使他对上帝的存在产生严重怀疑。思想上的困惑和矛盾使作家陷入宗教信仰的迷狂。  相似文献   
6.
自然或世界的最高统一性“一”构成布鲁诺哲学思想的逻辑起点,同时又是终点。对“一”的认识是全部哲学的目的。在无限的“一”和有限的人的认识能力之间存在着矛盾。布鲁诺反对经院哲学,深信心灵能够上升到感官事物之上,在多样性的事物中知觉统一性,在有限之中知觉无限。布鲁诺将人的认识理解为从感性认识到逻辑的理性认识,凭借英雄的激情或爱,直至最高的哲学智慧,布鲁诺通过其认识论对人加以颂扬。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