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014年8月22日,念斌案水落石出以后,我就有一种做这个新闻的冲动。这种本能的冲动源于:一个没有任何作案动机的人蒙冤被抓:各种受“命案必破”“速战速决”立功心理指使的警方漏洞百出地编造证据的荒唐;冤案查明,用纳税人的钱可以买单,办案人员仍高枕无忧地坐享立功邀赏之成而无任何追责;一个社会舆论反响如此强烈的冤案最终仍是不了了之,那些没有掀起波浪的冤案岂不是更加为所欲为?  相似文献   
2.
以色列历届政府为确保生存,在特定安全环境下防患于未然,将战场推至敌人的境内,速战速决,并多次取得了出奇制胜的效果。以色列先发制人战略的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其对该战略的时机把握上,亦即不战则已,战则必胜。同时以色列避免持久战与消耗战,防止战线拉得过长,造成“体力透支”。伊朗核危机爆发后,以色列迟迟未对伊朗核设施采取先发制人打击,主要是遵循了这些原则。  相似文献   
3.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年底,日军铁蹄即踏入安徽,进行野蛮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1938年,抗战转入相持阶段之后,日军调整战略,变"速战速决"为"以战养战",对安徽沦陷区的经济资源,尤其是对煤、铁矿藏和粮食等战略物资疯狂掠夺,以支撑其长期军事侵略行径.  相似文献   
4.
自3月19日北约对利比亚发动大规模空袭以来,迄今为止,战争已逾100天了。利比亚战争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西方发动的第三次战争,会对今后国际形势的走向产生重要影响。战争打了100多天之后,情况又怎么样了?西方国家没有能实现速战速决的目标。卡扎菲政权并没有像他们原来所预料的一样,在其打击之下立即土崩瓦解。相反,卡扎菲和他的支持者们正在顽强地反抗,战争呈现出一种胶着状态,任何一方要想迅速消灭另一方,大概都很难。  相似文献   
5.
公元231年,诸葛亮第4次北伐,司马懿蛏壁不战。诸葛亮让兵士骂阵,司马懿被骂得性起,虽然心里很清楚未必打得过人家,但还硬着头皮列阵疆场,结果一败涂地。3年之后,诸葛亮再次北伐,故伎重施。这次不管诸葛亮下多少次战书,也不管蜀国士兵怎样在寨前叫骂,司马懿就是不出战。无奈之中,诸葛亮派人送去一套女人的衣服,想以此激怒司马懿。司马懿虽然气得脸发黑,但很快控制住自己的愤怒,坚持既定的战术,使诸葛亮速战速决的愿望最终没有实现。最后,情绪的主控者最终成了战争的胜利者。  相似文献   
6.
赵博渊 《南风窗》2014,(1):79-81
今天看来,引发轩然大波的特保法也不过是安倍为国家安保会议构建的一道藩篱。安倍推特保法要速战速决,实是内心的焦虑所致。  相似文献   
7.
史桂芳 《前线》2017,(7):78-81
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起点。面对强敌,国共两党都认识到只有坚持持久抗战,方能赢得最后的胜利,但是国民党并没有对持久抗战战略做深入的理论探讨,缺乏行之有效的办法,中国共产党人则不仅有深刻的理论探讨,而且形成了完整、科学、系统的持久抗战战略思想,对全民族抗战的胜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薛西斯 《法制博览》2008,(17):22-22
“持久战” 甲午战争开战之初,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就提出了“速战速决”的指导方针,而在中国方面,主战的帝党也想一战而屈人之兵,速战速胜,就双方实力来看,帝党显然过于乐观了。以已之短攻人之长,失败自然是难免的。当时,刘坤一即明确提出:“‘持久’二字,实为现在制倭要著。”而张之洞则分析得更加清楚:“倭寇止有此数,中国甚广,岂能百道并攻,悬军深入?  相似文献   
9.
1947年夏,全国解放战争进入第二个年头。国民党军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遭受失败后,向山东和陕北两个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企图速战速决,各个击破。  相似文献   
10.
部队驻训维稳以来.部分干部的思想行为发生了一些变化也面临一些实际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期盼回撤。较长时间在艰苦环境下执勤,干部存在着身心疲惫、精神压力大、思亲想家、速战速决、企盼部队早些回撤的想法。二是休假心切。驻训维稳期间.上级对干部休假进行了规范.虽说有部分干部休了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