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13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60篇
各国政治   43篇
工人农民   92篇
世界政治   245篇
外交国际关系   82篇
法律   1566篇
中国共产党   3499篇
中国政治   4119篇
政治理论   1629篇
综合类   2172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73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179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218篇
  2015年   473篇
  2014年   1187篇
  2013年   876篇
  2012年   1247篇
  2011年   1108篇
  2010年   879篇
  2009年   824篇
  2008年   891篇
  2007年   732篇
  2006年   835篇
  2005年   545篇
  2004年   567篇
  2003年   609篇
  2002年   634篇
  2001年   463篇
  2000年   204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情并非仅仅是对人们不幸的处境表达怜悯和关怀,其表达的是一种普遍性的情感反应。亚当·斯密认为自爱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同情心的充分发挥,但同情为自爱增添了人性的光辉,同情衍生出的正义是在尊重自爱本性的基础上,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道德准则。然而斯密以同情构筑的道德大厦也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治理话语和治理理论受制于现代政治经济学所设定的基本语境.作为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批评者,道德经济学可能为我们反思国家治理提供了恰当的切入点.后者强调经济的道德维度,尤其主张经济必须嵌入社会之中,其普遍价值依系于其潜藏的、开放性的社会想象.斯密所开启的现代政治经济学以商业社会为基础,因此可以相容于道德经济学传统.但商业社会作为社会形态太过单薄,其依托的文明政体又太过弱小,从而引发了经济从社会中脱嵌的风险,并让更高层次的道德经济学出场变得必要.这种道德经济学把现代国家治理从根本上视为政治共同体的构造问题,我们因此需要一种整全性的国家治理之学,以便安顿好市场机制、政府权能、政治权力以及社会公平等要素.  相似文献   
3.
由"教师讲课、学生听课、复习备考、期末考核"的线性化教学造成的高校本科思政课"三性一力"不强的问题,成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面临的巨大挑战。破解这一难题需要在立体化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形成立体化教学机制,构建立体化教学模式,并以之为内核展开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4.
5.
王曼 《奋斗》2020,(8):33-34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的实施契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战略部署。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任务,也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更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实现这些宏伟目标和愿望,必须根治道德领域长期存在的各类问题。  相似文献   
6.
7.
王世娟  赖雄麟 《党建》2021,(2):49-50,52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阐释了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强调了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作用,明确了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大要求,为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相似文献   
8.
5G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和网络意识形态治理都将面临严峻的挑战;高校思政课必须适应当代青年的新变化、新特点,借助5G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建设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5G时代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的建设应更新教学理念,回归课堂,并在坚持"八个相统一"基本原则的同时,坚持内容为王、形式多样、话语转换、移动为主、个性化定制、形成育人"同心圆"的智慧课堂建设的具体原则,以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亲和力,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教学中实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直接体现在知识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相互渗透的过程之中,体现在以情感为媒介实现由知识向价值的转化过程之中。红色文化融入"纲要"课教学能够丰富"纲要"课的知识性,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红色文化融入"纲要"课教学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效提升"纲要"课教学的价值性。红色文化融入"纲要"课教学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还存在众多薄弱环节。通过"纲要"课程课堂专题教学、课堂实践教学和课程网络平台等路径将红色文化融入"纲要"课教学改革创新中,能够有效实现"纲要"课教学中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加强高中与大学阶段思政课有效衔接,既是由这两个学段的特殊性决定,也是出于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需要,同时也有利于克服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高中与大学思政课在课程设置、教学形式、教学考评等方面存在的脱节现象值得高度重视。新时代高中与大学思政课有效衔接的路径举措,包括加强高中与大学思政课课程及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等方面的有效衔接以及建立思政课教师的相互交流渠道,从而形成高中与大学思政课建设的合力,助力于时代新人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