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史纵览》2013,(1):54-54
今天属于河北秦皇岛市下辖一个区的北戴河,距离北京不到300公里,这里海岸线长达22.5公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每年最高气温超过30℃的天数,平均只有7.6天。优良的气候条件、便捷的地理位置,使北戴河成为避暑的好地方。早在1898年,清政府便宣布将北戴河辟为"准允中外人士相杂居住"的避暑地。1912年,北洋政府的高官开始在北戴河修建度假住所。此后数十年间,北方的北戴  相似文献   
2.
刘万江 《奋斗》2012,(1):64-64
亚布力,一个闻大型滑雪赛事而声名鹊起的名字,正以其独具的魅力成为远播国内外的滑雪旅游著名品牌。亚印力镇位于尚志市东南74公里处,西距哈尔滨市195公里,东距牡丹江市100公里。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是园家首批AAAA级景区,总体规划面积为260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10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3.
《理论与当代》2013,(10):I0001-I0001
过去.从遵义城到百里杜鹃要绕道走贵毕公路.至少4个小时。现在,从遵义城到百里杜鹃全程高速公路.只要1个多小时。7月20日,在海拔1800多米、素有“中国一蕨”之称的百里杜鹃大草原上,凉风拂面,车水马龙,  相似文献   
4.
鱼泉剑 《前线》2014,(7):121-121
盛夏毒热天气,吹冷气、吃冰棒是现代人最热衷的消暑之法。那么,古代科技未发达时人们又是如何消暑的呢?唐朝自居易是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有若干有关消夏避暑的诗作,而且篇篇都是经验之谈。由此不难看出他是个避暑有方之人。炎炎夏日,到何处避暑?白居易在他的《何处堪避暑》一诗中说:“何处堪避暑?林问背日楼。何处好追凉?池上随风舟。日高饥始食,食竟饱还游。游罢睡一觉,觉来茶一瓯。眼明见青山,耳醒闻碧流。脱袜闲濯足,解巾快搔头。”  相似文献   
5.
尧山避暑记     
入夏之后,气温渐高,让孩子驾车送我和老伴去尧山避暑。两个多小时奔波到达山门,开始顺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向上爬行。过黑龙潭后,坡度增陡,弯道增多,往往要一面爬坡一面急转,一侧就是悬崖,十分惊险。车技不过硬、胆量不足的都望而却步、望山兴叹。好在孩子车技高超、胆大心细,  相似文献   
6.
<正>1."盛装少女"凸显民族特色。图为4月30日静待开馆的贵州馆。2.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宗源与前来贵州馆参观的纳米比亚前总统努乔马热情交谈。3.贵州馆用茅台酒欢迎每日前100位游客。4.纳米比亚前总统努乔马及夫人一行参观贵州馆。  相似文献   
7.
郭芮羽 《当代贵州》2009,(21):47-47
10月18日,“2009中国&#183;贵阳避暑季”闭幕式、“2009中国&#183;贵阳温泉月”开幕式暨“民族魂”音乐会在贵阳市乌当区保利温泉广场举行。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李军出席仪式并发表讲话。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马秋华参加了此次盛会。  相似文献   
8.
快乐暑假     
<正>“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作为“双减”政策落地后的第二个暑假,贵州各地纷纷开展了一系列集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暑期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思,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近年来,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凉爽的气候条件,贵州着力发展避暑度假旅游,培育融度假休闲、游憩观光、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于一体的避暑度假旅游产品。如今,避暑旅游已成为贵州的一张靓丽名片,“冬天到海南,夏天到贵州”成为国内众多游客的共识,“爽爽的贵阳”“凉都六盘水”等品牌深入人心,被市场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9.
天空湛蓝、草木青青,一呼一吸之间,清新气息扑鼻而来。信步游玩村间,只见红瓦白墙、格调统一的别墅院坝里,偶有人群谈笑风生、其乐融融……这是近日记者走进西秀区双堡镇大坝村的所见所闻。近年来,通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转变当地村民发展理念,大坝村俨然成了生态宜居的康养胜地,在这里,产业兴旺看得见、美丽村容随处有、村民富足尽开颜。入夏以来,大坝村里就陆续住进了南京、重庆、四川等地的游客,漫步村庄,常能见到三五成群,前来大坝村避暑的游客。来到大坝村之后,与当地村民住在一起、吃在一起,共同过着接地气的乡村生活。那么,避暑游客对于这种接地气的乡村生活究竟感受如何呢?带着几分好奇,记者去到了该村的一家民宿对避暑游客的感受作了了解。  相似文献   
10.
周同 《先锋队》2012,(22):54-55
在炎炎夏日,酷热难耐之时,忽然想到,古人是如何避暑降温以度过这盛夏时节呢?笔者多方查阅典籍,发现各个朝代都有大同小异的方式来达到降温的目的。消暑良方之——吃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皇家宫廷已经开始储冰供来年夏季使用了。周朝时《诗经》里就已有"二之日(周历二月,相当于夏历即今之农历十二月)凿冰冲冲(形容凿冰之声),三之日(周历三月,农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