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平 《求贤》2012,(1):20-20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于宫廷内遭人陷害,不得不逃亡国外,历经艰险,几乎断送性命。期间一个叫介子推的随从拼死相助.不离左右。一次重耳得了重病.想喝一碗肉汤.当时处在荒郊野岭.哪里来的肉汤呢。为救公子,介子推一狠心.竟然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做了一碗肉汤.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割股奉君”.重耳喝下这碗肉汤.病居然奇迹般痊...  相似文献   
2.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设毒计害死了太子申生(今曲沃县有太子滩)。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19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即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几个忠心耿耿的义士,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昏过去。介子推为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用火烤熟了给重耳充饥。晋文公执政后,介子推却悄然归隐山林。晋文公对那些过去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时,唯独不见介子推。晋文公亲自去请,却见大门紧闭,原来介子推已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介休市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山搜索,可始终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侧,大火起时介子推就会自己走出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的意念里,山川形胜之地,总是人杰地灵,而山因人愈显其名,人因有山可使英魂长居,山名人名相得益彰,从而缔造出一种人文、自然景观浑然交融的绝佳效果,这样的所在,我们搜肠刮肚大约可以想出几处,而将山之精神与人之节操糅合得非常贴切的,我们便不能不说到绵山了。  相似文献   
4.
宦权君授     
公元前656年的一天,山西南部大地上,一支人马疾驰而过,直奔蒲城。统领这支队伍的,是晋献公的亲信宦官勃辊,史称寺人披。晋献公听信宠妾骊姬的谗言,准备改立幼子奚齐为继承人,便逼死太子申生,又派寺人披追杀公子重耳和夷吾。寺人披是一名武艺高强的将领,他带着队伍一举打破蒲城,直取晋国公子重耳的住宅。重耳在随从的帮助下越墙而逃,寺人披追上去挥剑一击,砍下一截袖口。重耳不敢停留,一路跑到母亲的娘家狄国,夷吾则跑到秦国避难。  相似文献   
5.
清明,一种品质,对为官者来说,这是廉洁的信仰。清明,一个节气,对农民来说,这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农耕信仰。清明,一个节日,对每一个人而言,这是追思寄情的信仰。据史书上说,清明祭奠曾是古代帝王个人独享的信仰,或许他不肯与人分享这清明时节的情思?当晋文公重耳下令在清明节前一二日只吃冷食不准生火  相似文献   
6.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  相似文献   
7.
赖晨 《人事天地》2011,(6):47-47
赵衰是春秋时晋国大夫,以其性情温和,备受欢迎,被当时的晋人誉为“冬日之日”,他为何有此美名呢? 首先,赵衰富有政治视野和智慧。赵衰跟随重耳在外逃亡19年才得以返回晋国,晋文公重耳所以能顺利返回并成为霸主,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赵衰的计策。当秦穆公想把女儿怀赢嫁给重耳时,重耳考虑到她曾是侄儿子圉的原配,心里很纠结。  相似文献   
8.
治命与乱命     
魏犨又称魏武子,是春秋时一位声名显赫的人物。他曾跟随重耳在国外流亡19年,后来成为晋国重臣。魏犨有个宠爱的小妾,很年轻。年迈的魏犨生病时,对儿子魏颗交代后事:"我死后让她再嫁!"但后来病危时又嘱咐魏颗:"我死后必须让她殉葬!"魏犨死了,魏颗没有把年轻的庶母活埋掉,  相似文献   
9.
清明节遐想     
<正>清明节前,我去看望战友,路过山西省介休市,游览了绵山。在一个叫母子石的景点,我伫足良久,一个美丽的传说让人听得入神。春秋战国时代,晋  相似文献   
10.
廉政格言     
《党课》2012,(1):76-76
【原典】怀与安,实败名。——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注译】留恋妻室和贪图享受安逸,是会毁坏功名的。 【解读】这是晋国公子重耳的妻子姜氏劝夫励志的千古佳话。重耳因家庭之乱流亡到齐国后,齐桓公为他娶了妻子姜氏,还送给他20辆马车。重耳一时安于逸乐,忘记了复国大志。姜氏知道后,就以上面的话劝重耳,并同重耳的随臣一起把重耳灌醉,送出齐国的都城,让重耳踏上了复国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