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篇
法律   127篇
中国共产党   118篇
中国政治   229篇
政治理论   55篇
综合类   10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通过论证,认为法兰克福学派所展开的“文化工业”理论隐藏着研究范式的当代危机。这一危机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生产范式的理论误读,它表现为对社会存在的抽象化理解和对文化自律的乌托邦期待;第二,交往范式的形而上学否定,这导致政治民主空间的遗忘和文化批判的精英化倾向;第三,意义范式的生存论遮蔽,它体现为对日常生活意义生成的忽视和人类主体性的美学逃遁。  相似文献   
2.
他是香港著名琼籍企业家、香港理文造纸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兼总经理,被誉为“造纸大王”。他曾被评为“香港青年工业家”、“香港杰出青年”,并荣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发的“铜紫荆星章”。功成业就之后的他,既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又倾情于环境保护工作,还牵挂着故乡海南的经济  相似文献   
3.
对曹操公牍文的人本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操在以牍明志、政文会通的“人本”治牍理念下,对汉末公牍文文体进行个性化改造与创新,形成了自由派风格。彰显在公牍文中的“人本”性反传统和改造传统的精神,成为汉魏之际张扬人本思想的一面旗帜,在中国古代文章史上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话文花枝     
《新湘评论》2006,(2):51-52
“我只是一个普通导游.比起遇难的同行我已经很幸运了。”2005年最后一是,在抵达湘潭的当天晚上.记者见到了这个坚强的姑娘。面对提问.花枝没有过多叙述当时的情形,她只是平静地说.“我对我当天的举动并不后悔。”  相似文献   
5.
法医文证审查作为检察机关法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经过几年的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从赤峰市检察机关整体来看,一些基层院的法医对这项工作还没有做好。甚至对法医文证审查应该审查什么、怎样审查不得要领,无从下手,使这项工作流于形式,没有发挥法医文证审查应有作用,无疑制约了这项工作的开展。笔者对几年来在法医文证审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归纳,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柏桦  葛荃 《政治与法律》2005,(4):149-155
中国古代在法律中规定公罪和私罪,是以维护正常吏治为目的的。吏治如何,关系到王朝的兴衰。明代的统治者在吸取前代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有关的法律,增加了公罪与私罪的律条,而在一些诰、令、例等条文中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由于条文的复杂繁多,彼此之间还有相互矛盾之处,更由于公罪与私罪的界限不清,使公罪与私罪在法律实践过程中有了千变万化的状态。公事犯罪虽有检举之条,但遇有重大事故,连坐总是难免的;私事犯罪则不然,私罪是个人之事,不会牵连到其他人。正因为公罪与私罪的差别,许多案件本应该定性为公罪,却被定性为私罪,使本来还有公正可言的公罪与私罪的法律变得不公正,不但失去其应有的效能,而且还给官吏“黜陟用舍”的弄权带来了莫大方便,败坏了社会和官场风气。  相似文献   
7.
通过100例法医文证审查案件的分析,发现在目前检察机关文证审查工作中,存在委托数量不足、委托程序不规范、送检材料不全面等问题;在送审鉴定文书中,也存在标准条文掌握不当、鉴定人基础知识欠缺和粗心大意等问题。同时发现,鉴定文书的规范化程度和采信率已经得到有效的提高;且规范化越高的鉴定机构,则其鉴定文书的准确率越高,被采信率也越高。目前有必要加强检察技术部门文证审查的技术水平,进一步积累办案经验,切实增强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能力。  相似文献   
8.
文革结束后,由于各种因素的合力,原先光芒万丈的人文学科,其社会行情一路低走。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大幅度倾斜于“重理轻文”,只重理工轻忽文史,鄙文科为虚学,尊理工为实学。  相似文献   
9.
以 2 0世纪 4 0年代的台湾小说为研究对象 ,分析日本殖民统治末期的文化统治策略如何在特殊的战时体制下形成精神上的高压 ,而被异族支配的台湾知识者对于当时现实如何认知 ,并由此产生何种形式的反抗。呈现于小说当中的两种文化想像 ,其一是试图在审美的层面上重建汉民族的文化自尊 ;其二是隐晦地表达有别于殖民者意图的新的文化理想。这两者都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日据时代台湾知识者的精神状态。对这一精神状态的分析 ,有助于从学理的层面上厘清身处现实困境当中的近代东亚的知识者纠缠不清的政治问题、民族问题、文化问题和阶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刘新庚  曹关平 《求索》2014,(1):81-86
公民生态行为规范是关于公民生态行为的规则或准则。建构公民生态行为规范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客观需要,事关社会发展方式的变革、公民素质的优化和国家形象的提升。公民生态行为规范至少包含生态道德规范、生态法律规范、生态日常规范等三大方面。应准确把握其具体内涵与建构逻辑,即生态道德规范是公民生态行为规范体系的基础性因子,生态法律规范是公民生态行为规范的保障性因子,生态日常规范是公民生态行为规范的养成性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