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28篇
中国政治   81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兴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代美国新保守主义是对"新政"式自由主义的回应和反击,旨在遏制和矫正激进自由主义思想和政策.在重构传统保守主义思想的基础上,新保守主义对内举起继承和发扬传统价值观的大旗,对外摆出一副强硬好斗、盛气凌人的架势.美国60年代的社会动荡和70年代的经济衰退为新保守主义的兴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美国新保守主义70年代的舆论攻势、有效组织和坚强领导为新保守派登上政治舞台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走进建水绵延百里的彝族山寨,便可欣赏到至今流传于城镇乡村的民间歌舞艺术。其中,四大腔(海菜腔、沙莜腔、四腔、五三腔)和烟盒舞最具特色。 四大腔音域宽广,高亢激昂,婉转动听,曲中套曲,腔中套腔。唱词汉语,七言四句,内容多为情歌、山歌。世间万事万物,经口即成诗句;是憎是爱,出声直露情怀。月明星稀的  相似文献   
3.
诗意地生活     
《今日民族》2004,(4):F004-F004
  相似文献   
4.
《中国减灾》2012,(6X):24-25
  相似文献   
5.
雷山鼓藏节     
鼓藏节亦称祭鼓节,是雷山苗族每隔13年祭祀本支祖宗神灵的大典,俗称“吃鼓藏”。中原部落战事,苗族先民溃败迁至雷山县,各宗支为纪念先辈,祭祀祖宗演变成吃鼓藏习俗。吃鼓藏13年一次,各族支系过节的年份有异,日子也不同。解放前,吃鼓藏耍杀牛。解放后,党和政府带领农民发展生产,牛成为重要的生产工具,于是以猪替牛。鼓藏节活动以芦笙铜鼓会为主,在节前三年,便开始跳铜鼓芦笙舞,第一年是“起鼓”,跳5天;第二年是“立鼓”,跳7天;第三年是“藏鼓”,跳9天。  相似文献   
6.
发现犴舞     
狴犴,传说中的一种走兽,古代常把它的形象画在牢狱的门上,这是中国南方的图腾,远古时候与中华民族的图腾龙一样受人敬重,后来才逐渐演变成民间舞蹈流传下来。据考证,犴最早的图腾形式是静态的,后来转化为动态有其演变过程。出于对犴的敬重,平面、静态的犴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宣泄情感的需要,于是就产生了犴舞。犴舞在沉寂了多年以后再次被发扬光大,然而这个过程却是一波三折。  相似文献   
7.
婆罗多的《舞论》是印度古代著名的梵语文艺理论著作。它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后世梵语文学与艺术理论的建构,也对一些重要的印度古代传统艺术如婆罗多舞、卡塔卡利舞和库迪亚旦剧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中国的昆曲一道,库迪亚旦剧于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入首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库迪亚旦剧也是深受《舞论》影响的南印度喀拉拉邦的地方传统戏剧,它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为了适合本土观众的欣赏情趣,大量吸纳了当地文化要素,从而为自己的长期流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舞论》对其剧场建造、戏剧表演类型、戏剧人物塑造、形体与语言表演、舞蹈和音乐等各个方面均产生了积极的理论影响。库迪亚旦剧的表演至少涉及《舞论》提及的10种戏剧中的4种。库迪亚旦剧遵循《舞论》所规定的面部神态表演论、眼神表演论、手势论和步伐表演论等。《舞论》强调戏剧表演与舞蹈表演、音乐表演的三位一体,这一点在库迪亚旦剧中也有体现。库迪亚旦剧运用源自《舞论》音阶论和调式论的21种拉格和10种节奏类型。由于喀拉拉邦处在南印度达罗毗茶文化区,《舞论》基本原理和表演规范对库迪亚旦剧的影响,是后者的一种选择性或变异性接受。例如,库迪亚旦剧的服饰、化装与舞台布景,遵循与《舞论》所载区别极大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8.
应用田野考察、专家访谈、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彝族铃铛舞的体育渊源、变迁等进行研究,并对铃铛舞的社会价值进行拓展,让铃铛舞的功能在多层次、多角度的社会中得到充分的显现与重塑,使得彝族铃铛舞这一古老而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不仅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而且铃铛舞将会在促进大众身心健康、民族团结、学校体育的发展、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其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林艺 《民主》2011,(10):35-36
“左脚舞”是彝族的一个传统舞蹈.每年农历三月廿七至廿九日的“三月会”,“左脚舞”为盛会的主旋律。据说楚雄牟定县的“左脚舞”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康熙四十一年(1702)就有了“左脚舞”最早的文字记载,被誉为彝族文化的活化石。不久前,牟定县以“最大型的原生态舞蹈——万人左脚舞”刚刚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当下彝族群众的主要文化活动之一。  相似文献   
10.
快乐拉祜     
拉祜族是一个快乐的民族,拉祜族的快乐体现在他们的欢歌热舞中,体现在他们的世俗生活中,体现在他们对祖先的纪念与膜拜中……拉祜族的快乐源自哪里?拉祜族的快乐是因为什么?让我们走近拉祜族,解开拉祜族的快乐密码。载歌载舞的极乐拉祜族人人能歌善舞,只要会说话就会唱歌,只要会走路就会跳舞,这是拉祜族与生俱来的特点。拉祜族的民族传统舞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