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中国政治   5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
当前的中国、美国、拉美之间实际上已逐渐形成三边联动的关系,而其中两组结构性矛盾,即美中在拉美地区存量与增量的优势差异矛盾与美拉之间"门罗主义"思维与拉美联合自强之间的矛盾有可能在中、美、拉三角关系中进一步得到凸显,而且也越来越会影响三者之间的动态格局。总体来看,中、美、拉三角关系的动态格局将呈现日益复杂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随着近些年来中国在东南亚地区影响力的日益增加和南中国海主权争端的突显,中国正在该地区实施或谋求实施"亚洲版"、"中国版"门罗主义的观点不断浮出水面。这是一种并不符合事实情况的误判。无论是从"门罗主义"的内涵来看,还是从中国的东南亚政策以及当今亚洲和世界的发展形势来看,所谓中国的"门罗主义"都是一种悖论。这种声音的出现,不过是"中国威胁论"的又一演绎。  相似文献   
4.
印度的门罗主义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到美国门罗主义的影响,独立后的印度将南亚次大陆和印度洋地区视为势力范围,排斥任何外来力量,以确立印度的主导地位。印度实施门罗主义具有一定优势,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其进攻性、排他性和独占性决定了印度与其他域外力量之间是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  相似文献   
5.
当"万国公法"在近代日本逐渐为"公法"及"国际法"概念替换之际,美国人为了达成"门户开放"的对华政策而寻求同盟时,向日本人提出了伸张"亚洲门罗主义"的建议。这一建议暗合了日本的扩张意图,为日本不断利用"公法"张扬"亚洲门罗主义"提供了口实。可以说,20世纪30年代初成立的伪满洲国是这一建议带来的最大成果。然而,在伪满洲国承认问题上,"亚洲门罗主义"达到顶峰的同时又背离了"公法"。  相似文献   
6.
新闻眼     
《南风窗》2007,(4):8-9
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遥遥无期?多家媒体曾经报道,国家发改委秘书长韩永文1月29日回答媒体提问时证实,在距离1月14日国家发改委宣布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仅仅半个月之后,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启动。但报道随即遭到很多业内人士否认。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战略中心主任高世宪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发改委并未正式发布新的定价体系,至于何时发布,要“择机而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在2月2日一个论坛上表示,国家仍在研究新的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中石油、中石化内部人士也称未收到正式文件。  相似文献   
7.
刘怡 《南风窗》2012,(20):79-81
即使是在"罗斯福推论"已经出台、美国在西半球的霸权地位成为事实的20世纪前半叶,华盛顿也一直没有中止对多边体系的改良和完善,这一点恰恰是中国在今日亚洲难于推进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论述19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一系列扩张活动,分析美国历史学家特纳的边疆学说中的扩张理论对当时的几届政府都产生重要影响的根本原因,进而认识美国在这一历史时期的扩张活动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美国建国至二战重要外交政策的梳理,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国随着其实力的增强,在外交政策上经历了孤立主义、门罗主义、门户开放和世界主义(即多边主义)的演变;与此同时,美国也由“孤立主义”者到“西半球警察”,进而演变为“世界警察”。美国成为政治强国的对外政策变化的主轴,是基于美国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国力状况,追求以国家利益为主、兼有美国式的理想主义,同时兼顾国内政治格局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美国霸权主义历史悠久。从百年前的地区大国演变成当今世界的超级强国,美国奉行霸权主义对外政策历经关注他国利益、否定他国利益、蚕食他国利益、覆盖他国利益、凌驾于他国利益之上等5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认清美国霸权主义的实质,警惕其发展动向并制止其挑起事端,是世界人民面临的共同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