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生命的绝响——阿炳和他的音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建中 《传承》2008,(19):32-35
生命需要回味,一位瞎子的一生会是什么状态?阿炳这位盲人,何以成了20世纪响彻世界的音乐家?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广为传诵的《二泉映月》是如何诞生的?1950年夏天,中央音乐学院研究部的教授、著名的音乐史学家杨荫浏先生与研究部的另一位教授、无锡的音乐家曹安和,带着香港一位同行刚刚赠给的一台钢丝录音机匆匆地赶到了无锡。他们一是要采访无锡的一种道教音乐,叫十番锣鼓;另一个就是寻找瞎子阿炳。为什么呢?当时新的社会制度刚刚建立,由于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2.
段金枝 《当代党员》2006,(12):40-42
明亮的教室里,一群孩子在悠扬的钢琴伴奏下放声歌唱。弹钢琴的,正是重庆市盲人学校的音乐教师——盲人音乐家、“山城阿炳”张治平。在张治平的传奇人生中,两个先后走来的善良女子,就像神奇的翅膀,带他飞进音乐殿堂,飞向事业的辉煌。  相似文献   
3.
临界的音乐     
苏勤 《福建乡土》2013,(6):27-27
A.夜听阿炳 二泉之上夤夜的月华,闪耀着浩大的福光。今宵,双手焙烘你的音乐之火,把情感的银币压在韵脚上,心核经历一次次的震颤。你和二胡,从童稚起,就烙刻在我的记忆里。  相似文献   
4.
张瑞雪 《前沿》2012,(1):195-196
阿炳在他的二胡曲创作中,既继承了民间音乐的传统,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突破和创造,作品中表现的时代特色和民主主义思想的倾向,形成了他自己的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演奏风格。  相似文献   
5.
雷虎 《新青年》2015,(1):44-45
很多人对于二胡的印象,来源于街头卖艺的"阿炳"们。二胡特有的悲凉嗓音对鼓膜的蹂躏,再配上"阿炳"们给人的视觉冲击,能让身在春天里的你如履寒冰。但是人往往都有那么点受虐癖。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整理旧物件时,偶然翻开高中时听过的老磁带,居然在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旁边看到一卷《二泉映月》。听  相似文献   
6.
唯一的一票     
“七一”来临,上级组织部门打来电话:“为隆重庆祝建党80周年,决定表彰一批优秀党员,分配你局名额一个,层层推荐,十天后上报。”  相似文献   
7.
《暗算》,改变了我对当今电视剧的看法,也使我在近些年来第一次完整地看完了一部多集电视连续剧。至今,钱之江、安在天、阿炳、黄依依等艺术形象还萦绕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8.
正上月,文友转发我来自加拿大署名冬苗的一份电子邮件,谈到作家陆文夫的一些遗事,特别是陆文夫一直想写民间盲人音乐家阿炳的传奇,耿耿于怀数十年,却未能落笔,终乃憾事!我认识陆文夫先生是上世纪80年代,大约是1988年,我和同事洪天国一起采访江苏省全国人大代表团的陆文夫。陆给我的印象是一介书生、很有才气的作家。他结合全国人大会议审议中的政府工作报告,着重谈的是文化建设。后来,洪天国和我合作写了一篇专访陆文夫的稿件,刊登在人民日报上。  相似文献   
9.
九月,我们又迎来一个教师节。教师,这个职业意味着要耐住寂寞、默默奉献;教师,又是伟大而光荣的职业。每个上过学的人心中都有他们神圣的位置,更重要的是,社会的栋梁靠他们培育,民族的复兴要他们奠基。当又一个教师节来临之时,我们特刊登两篇稿件,讲述了两位特殊的老师——残疾教师甘做蜡烛的感人故事,并以此向工作在全国特教战线的广大教师们祝贺节日、表达敬意。  相似文献   
10.
阿炳与梵高     
有一句老话:英雄莫问出处,富贵当思缘由。为什么英雄的出处莫问?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来就存在士族与庶族之争,门第观念几乎成了中国人的元思维,尽管有“唯才是拳”、“不拘一格降人才”、“不因人废言”等主张来稀释这一思维的负面作用,但拦不住人们要去问英雄的出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