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27篇
政治理论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
三、敌机轰炸时,我爬伏在胡耀邦身上;在胡耀邦患重症不久,蒋介石调来汤恩伯的13军,关磷征的25师,由陈诚任总司令。蒋介石、阎锡山合作要把红军逼在黄河东岸狭窄的地带,然后封锁黄河,想歼灭红军。  相似文献   
2.
张军 《学习月刊》2012,(9):49-50
1940年6月枣宜会战失利后.有鉴于鄂西门户宜昌已经失守、陪都重庆已在日军凯觎之下的现实.蒋介石决定重组第六战区.且将这副“守门”重担交到了陈诚手里.让陈诚担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兼任湖北省政府主席(实际上.陈诚在1938年即任湖北省主席一职.因军务繁忙.该职遂由严重先生代理)。  相似文献   
3.
陈予欢 《黄埔》2012,(3):55-57
抗战八年,功勋卓著 1937年8月上海“八·一三抗战”爆发后,甘军侵华攻势日益险峻。1937年8月18日陈减奉蒋介石电召抵达南京,策定抗战计划与战斗序列。他认为:“我国因军事落后,且未有充分作战准备,不宜实施迅速决战之战略。  相似文献   
4.
<正>武汉会战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大会战。1938年6月至10月,日军纠集100余万兵力,从海、陆、空各方位立体进攻武汉。负责指挥江南地区作战的是第9战区司令长官兼武汉卫戍总司令陈诚(黄埔1期教官),负责指挥江北地区作战的是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第5战区和第9战区共动用了130个师和海、空军各一部,共约100万人沿长江两岸及大别山麓布兵防御,开始了抗战以来规模最大、历时最长、日军损失最为惨重的武汉会战。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  相似文献   
5.
陈诚与蒋氏父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丰 《同舟共进》2009,(9):58-62
1958年,毛泽东、周恩来就国共和谈问题谈了一些具体设想:蒋介石将来总要在中央安排,台湾还是他们管……陈诚愿到中央工作,不在傅作义之下……1961年美国邀陈诚访美,欲离间蒋氏父子与陈诚的关系,以实现搞“两个中国”的目的。周恩来表示:“我们希望蒋介石、陈诚、蒋经国团结起来反对美帝国主义。”陈诚亦以自己的行动坚持民族大义,对历史作出了交代。  相似文献   
6.
甲午战争与抗日战争,这两次中日战争对所有中国人来说,始终是一个沉重的话题。然而,正如人类历史上的悲剧总能比喜剧提供更丰富的人生哲学的启示一样,两次中日战争的历史,是我们民族集体经验中的富矿,只要我们客观、冷静并理性地考察它、分析它,就能从中发掘出有益于我们更成熟、更理性地应对未来挑战的经验与警示的资源。甲午战败:中国陷入"墨菲效应"陷阱首先要介绍一下日本人的国民性格。  相似文献   
7.
樊斌 《党史纵横》2010,(2):61-62
1949年5月,蒋介石自舟山致电陈诚,告有赴台之行,陈诚在24小时内未行复电,蒋只好改从高雄登岸,因高雄非陈的势力范围。孙立人、彭孟辑等赴高雄迎接,老蒋劈头第一句:“我在此地安全吗?”孙立人回答:“由我们保护,有什么不安全?”由此可见,此时的陈诚,对蒋介石人台,处于一种相当仿徨和踟躇的矛盾心态之中。  相似文献   
8.
《东南亚纵横》2000,(5):1-1
1949年,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队兵败如山倒,覆灭已成定局,蒋介石便开始寻求将台湾作为最后的退路,并积极进行部署.他任命陈诚为台湾省主席与台湾警备司令部司令,孙立人为台湾防卫司令,蒋经国为中国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严家淦任台湾省财政厅长.同时,把大量黄金与重要物资运往台湾.  相似文献   
9.
窦应泰 《党史博览》2008,(12):15-18
周恩来早年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期间,曾经结交了许多著名的国民党将领。在这些将领之中,陈诚就是突出的代表。  相似文献   
10.
蒋介石一生效法曾国藩为人处世,在用人上也套用此法。他通过细微小事、语言交流,观察对方,看其是否可用,然后决定取舍。凡是被他所相中的人就可以提拔重用,反之,即使你有天大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