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王红旗  诸慧菁 《小康》2004,(3):65-67
兵员的炊事、宿营、兵器等辎重,哪一方能足量保障供应,哪一方就能保持旺盛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3.
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三省四市,行万里路,与地方领导多次谈话,深切关注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问题。这就是20世纪90年代影响深远的社会主义“隆中对”。它回答了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孔明应聘     
鹅毛飘飘,万树梨花,诸葛孔明在一个偏远小山村的平房中悠闲地赏着雪。他饱读诗书,熟谙奇门遁甲之术,深知孔孟之道。少年时上帝曾托梦给他,称他将会被刘氏集团老总刘  相似文献   
5.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隆中,孔明草庐,刘备虔诚地聆听著名的隆中对。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9月25日,求是杂志社政治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湖北省党建研究会、湖北省民政厅与襄樊市委共同主办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三制”高层论坛在襄樊举行。  相似文献   
7.
分析预测     
“诸葛孔明未出茅庐,已定三分隆中决策。”在《隆中对》里,诸葛亮精深透辟地为刘备分析当时局面,并准确预测日后三分天下的局势。分析预测与人类相生相伴。不论其规模大小或所有属性如何,每个组织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分析预测,因为每个组织都必须为未知的将来世界而计划。分  相似文献   
8.
李程  陈梅阁 《理论月刊》2005,(5):128-129
"隆中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要实现它,当时还缺少两个基本的条件跨有荆、益的条件;"天下有变"的条件.理论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更新发展.诸葛亮明知"隆中对"不可能实现而持之,最终只能落得个战死疆场的结局.  相似文献   
9.
眼光与见识     
艾斐 《今日浙江》2014,(9):62-62
正三顾茅庐,作为一个渴求人才的故事早已尽人皆知,它所潜藏的人生智慧与处世哲理也值得深味。比如,刘备为什么要三次邀请诸葛亮出山?而在"隆中对"中,诸葛亮又何以能对"当今天下形势"作出那样环环相扣的精当分析,并提出极富远见的应对战略?  相似文献   
10.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到公元280年,正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其间演绎了一幕幕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本文从刘备集团外交的角度进行分析,讨论其外交思想、外交理念,包括在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上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