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一、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夯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经济,壮大农村社区组织的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和集体积累,就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发展潜力,改变粗放型的农业增长方式,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主攻方向,努力走出一条新型现代化农业的路子。一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既要抓自主创新,更要抓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切实加大对农业科技科研机构扶持和改革的力度,特别是要在良种培育、先进种养技术、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的研发上取得明显进展。同时,要加快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标准化生产,进一步为农民…  相似文献   
2.
李泉 《世纪行》2007,(2):30-30
农村经济中双层经营体制有待完善目前,我省农村生产经营模式林林总总,但绝大多数是以分为主的统分结合类型或有分无统的类型,其共同点是集体积累很少,力量薄弱,在实践中带来了诸多矛盾。其表现为:(1)小生产与  相似文献   
3.
《支部生活》2005,(7):19-20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农民共同富裕,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于2005年4月13日提出了《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意见》。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目标任务是:争取到2007年,使.30%以上的村集体建立稳定的收入来源,集体积累逐年增长;到2010年,全省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达到60%以上,年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的村达到50%以上;经济发达地区基本消除年可支配收入在3万元以下的薄弱村。为保证目标任务的实现,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4.
《求知》2006,(9):26-26
我村地多人少,以农业生产为主。多年来村两委依靠“干群同心建新村,共富共进创和谐”的北清沟精神,因地制宜,向农业要效益,在土地上做文章,使集体积累不断增加,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收入不断增加,村民的素质和文明程度逐步提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刘春海 《求贤》2006,(7):5-5
我是1997年担任北辰区双衡镇双街村党支部书记的。上任以来,我和班子成员一道,按照市委、区委的要求.团结、带领干部群众.从解决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不断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使双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集体积累由原来的900万元发展到6亿多元,村民人均收入由2000多元增加到18000多元.一个富裕文明的双街村已展现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6.
冯岩 《群众》2010,(1):45-46
<正>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我县紧扣"坚持科学发展、助推跨越争先"主题,突出"增加集体积累、增加农民收入"的"双增"任务展开,有力地深化了农村各项改革,转变了农业发展方式,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较好地保证了农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