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正6月23曰至28曰,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黄玲、副巡视员黄超凡一行赴宁德市调研指导党史工作。宁德市委党史研究室、蕉城区委党史研究室、福安市委党史研究室、柘荣县委党史研究室、福鼎市委党史研究室有关负责人陪同调研。黄玲副主任一行先后参观考察了宁德市蕉城区霍童革命历史展陈馆、宁德市长江支队纪念园、闽东革命纪念馆,并先后与宁德市委党史研究室和有  相似文献   
2.
陈斌 《政协天地》2010,(8):59-61
往事越千年。 霍童,一个音节铿锵的名字。虽历洪水山崩,陵谷迁移,却是凤凰浴火涅槃,再生令人流连忘返的美好家园。曾经炉凉棋残,珠冷磬寂,仍然渡尽劫波迎来盛世,  相似文献   
3.
霍童印象     
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不知道是先有霍童山还是先有霍童溪?无数次去过霍童,无数次地沿着霍童溪往来,每回,蜿蜒如带的溪河以及两岸翠生生的茶园总是把人拉向遥远的年代,随着古榕下泊着的渡船摇向诗经画卷里去。在水一方的我们,只有痴望的神情。此刻,我在古渡的竹排上。排工的竹篙轻点,绸纹般的水波漾去,那一片郁郁的榕、樟林就留在了身后,嘱我以青青的目光。眼  相似文献   
4.
里正 《福建乡土》2015,(2):61-63
"中国绿茶数天山",可见天山绿茶在中国茶界及蕉城人生活中的地位。吃茶有道在中国早期茶艺中,曾把茶叶碾成碎末,罗细,然后冲水将茶末调成糊状喝下,因而叫做"吃茶"。但焦城人将茶叶叫做"茶米",将喝茶叫做"吃茶",含有以茶当饭当酒之意。蕉城自古城乡民众均有饮茶、品茶习惯,每当清晨、夜晚或工暇时间,人们多有冲茶品饮之习。农民、工人在田间或工场劳动、生产,均用陶瓷罐  相似文献   
5.
霍童漫笔     
未到霍童之前,有关霍童的传说便如雷贯耳,且被渲染得迷离奇谲,让人心向往之。俗谚云:“未登霍童空寻仙,不到支提枉为僧”,可知霍童在道佛两家心目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邑坂三奇     
林峰 《福建乡土》2015,(2):27-28
霍童溪上的桥,白鹭在茂密的树林枝头停驻、起舞;先别着急一头扎在村巷,别遗漏芦坪岗、瓦窑岗两个古人类遗址;而后,徜徉小巷,在明清古民居前,听听很久很久的故事……这是霍童历史古镇上的一个村庄,全省首批4个生态示范村之一、宁德市历史文化名村——邑坂。至今,她留有三大神奇之处。1村东北、西北侧的芦坪岗、瓦窑岗,在村民的眼中,仅仅是两个平缓的山包,再普通不过。但2000年5月,省博物考古队的一次发掘,赋予了它们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双石记     
洞天石碣多次与霍童的石碣相逢,应该算是老友了,但总觉得还是相当陌生。石碣高1.1米,宽约0.8米,厚0.3米,四周经岁月整容师率性剪裁已严重变形,所幸主体部分未见破坏,篆书"霍童洞天"依然清晰可见。据清乾隆《宁德县志》记载:鹤林宫内旧有石碣,篆"霍童洞天"4字,旁隶"天宝敕封",字极苍古,下载贔屃。明嘉靖初,宫为洪水荡析,石碣、贔屃并折。今宫石柱尚存,折碑徙宏街榕树下。关于霍林洞天的记载,祝穆在《方舆胜览》中已经说得很明确:霍童山在宁德北七十里,《洞天记》所谓"霍林洞天"是也。唐武后时,司马炼师于此修炼,后驾鹤  相似文献   
8.
水利大夫     
大夫在古代是个官名,和现代人对医生的称呼无关。真要说有点关系,那也是在宋代以后,宋代的医官官阶有"大夫"一级。后来这称呼就渐渐流落民间,人们把救死扶伤的医生称为"大夫"了。我此时说的一个大夫,既是一个官"大夫",也是一个民"大夫"。只不过他这个"大夫"不是治病,而是治水。他就是曾任隋朝谏议大夫的黄鞠。谏议大夫这个官职,从秦代开始设立,专掌论议。不同的朝代根据自身的需要,可立可废,有点随心所欲的样子,完全取决  相似文献   
9.
霍童镇位于宁德市蕉城区西北部,距市区仅40余公里。其历史悠久,据《寰宇》载:昔有仙人霍桐住霍桐山,唐天宝六年(747年)改霍桐山为霍童山。在距今约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霍童就有人类活动,至今还留下许多遗迹。它还是佛道等宗教重要的场所,唐代时就被誉为全国三十六洞天之首,位居五岳之前。霍童支提山在佛教界的地位与五台、峨眉、普陀、九华四大名山并列,是天冠菩萨在中国显身说法的道场。千百年来,霍童被冠以"佛国仙都"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