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瞬间主义"是王尔德作品中占主导地位的一种时间观,它是一种现代性的时间意识,也是解读王尔德颓废主题的关键。瞬间主义主要包含两个层次:相对于空茫的时间之流,人生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在短暂的生命区间,有意义的存在不过是若干激情片刻而已。瞬间主义使王尔德笔下的人物尤其是那些纨绔子形象,获得了重新选择生活姿态的自由,同时也造成了其生活的双重断裂,致使其一味追求审美体验乃至即时的感官享受,主观上拒绝反思与悔改,最终在碎片化生存中丧失了完整的人格与活的灵魂。  相似文献   
2.
在探讨如何让部下自主地、积极地行动之前。干部首先要注意:不要损伤部下做事的愿望,不要成为部下想要做事的障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事情之多令人意外,尽管干部本人并没有注意到。  相似文献   
3.
伊莉娜 《民主》2008,(10):41-43
柏林位于欧洲的心脏.是一个非常特殊而举世闻名的国际都市。如今的柏林整洁而有秩序,高楼林立.新的建筑物层出不穷,令人赞叹她的文明和发达。然而历史上的柏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曾遭到毁灭性的破坏。随着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胜利.柏林也按照战前柏林的行政区界线被分成两个部分——东柏林和西柏林。  相似文献   
4.
叶灵凤是具有明显唯美颓废意识的作家,其颓废的情热表现为怪诞与色欲两大特征。叶灵凤虽向往“颓加荡”,但又受到道德意识的牵制,因此表现出颓废的不彻底性。叶灵凤的颓废根源于现代都市消费文化环境,折射了资本主义物化逻辑,但精神上仅是对西方颓废主义的形式模仿,并不具备反抗现代性的先锋意义。  相似文献   
5.
耐得住寂寞     
作为人生的一种常常相伴的情感,寂寞可以说是生活的一种颜色,谁都很难做到不被它侵袭。它不像大喜大悲之情来得那样突然,总是在你不经意间轻轻地、无声无息地把你包围,有时是淡淡的,有时却是浓浓的。当然,寂寞不是踯躅街头的惆怅,也不是徘徊巷尾的颓废,更不是借酒销愁的沉沦,它是天空中星间的空隙,它是等待点燃的青春火炬……只有忘记了世间一切庸俗,才能深味寂寞的真谛;只有在寂寞的时候回首,才能看见那歪斜却实在的脚印;只有在寂寞时候细细品味,才能冷静地思索壮丽的人生。  相似文献   
6.
“世纪末”主要由两种审美风格构成,一种是以“逆反自然”为价值取向的颓废主义,它崇尚人工美而贬低自然美,表现萎缩的生命力和矫揉造作的人性;另一种是以“复归自然”为价值取向的原始主义,它崇尚自然美而贬低人工,表现蓬勃的生命强力和未经修饰的原始意识和内心情绪。两种审美风格看似完全对立,实则共同扮演现代文明批判者的角色。逆反自然和复归自然构成了“世纪末”文学的内在矛盾,这个矛盾统一于“意志”,围绕“意志”形成“世纪末”思想的拱形结构,发散出20世纪现代派文学的诸多元素。  相似文献   
7.
寻梦姑苏城     
林肖  凌影 《福建乡土》2011,(1):53-54
对苏州的憧憬,早先缘于郁达夫的《苏州烟雨记》。在他看来,苏州城内密布的环桥河水和狭小的街衢,乃至街上的石块,园林式的建筑,无一不在夸示着"过去的中国民族的悠悠态度"。这是一种很让人着迷的描写,一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似乎就应该略带几分“颓废美”,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的文坛,有一些人,似乎对一切都麻木不仁,他们援引着一些来自西方的哲学观念与文学观念,奢谈生命的空洞与虚无.鼓吹解构历史、道德、价值,主张技巧与形式高于一切。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一些作品中,颓废、无聊、荒诞等构成了主调。  相似文献   
9.
日本近代文人佐藤春夫随着人生阅历、艺术体验的加深,他对个体生命的颓废性越挖越深,将目光转向日本传统美学“风流”一词的内涵阐释。他站在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度,在东方人特有的美学观照下,将唯关的趣味与颓废的情绪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总结出日本人的“风流”观。本文试图就佐藤春夫的《“风流”论》进行阐述,并结合他的论述具体解析“风流”一词在日本文学、美学传统中的语义流变。  相似文献   
10.
最新一期的《人民论坛》刊文指出,如今,正悄然出现一股庸俗、消极、颓废的文化暗流,侵蚀着干部队伍的风气。诸如庸俗下流的“段子”文化、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敷衍塞责的“号子”文化、奢侈糜烂的“杯子”文化等等,这些现象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