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16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只是这么一幅小小的画,竞画了25个神态各异的蔗农,那是仙游画家张清岩先生在1965年创作的工笔年画《丰收》,入选全国美展,并收藏于国家美术馆。之后,他的创作便一发不可收,包括书、画、印,在国内外发表作品两千余件,也赢得了多种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2.
行万里路,写万卷诗,是古代文人所追求的境界。王驰在诗集《一路奔波一路歌》中记录了自己足迹所到之处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播撤至真、至善、至美的种子,催放出了真挚的诗情和浓郁的诗意的美丽花朵;这些从心底弹出来的动人乐章集兴怀、记游、记事、交谊、记忆于一瓯,“兴观群怨”于一体,于景物之中见人性,于生活之中见哲理,于平淡之中见真情,给人以极具价值的人生借鉴和反思。  相似文献   
3.
冯忠方 《政府法制》2013,(23):52-52
清末著名诗人黄遵宪幼年时聪慧过人.有一天,黄遵宪的爷爷横床直卧,吸食鸦片,而且,还得意洋洋,故弄风雅,吞云吐雾之后,得意地吟道:"龙呵气而成云." 黄遵宪对爷爷抽鸦片这种不良嗜好,早已深恶痛绝.现在,居然还吟诗作对,怡然自得,更加深了反感.小遵宪思索了一下,高声对道:"蚕吐丝以自缚." 黄遵宪的爷爷听了,顿时面红耳赤,无言相对.  相似文献   
4.
艺仁 《今日浙江》2008,(16):60-60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8月8日晚上,改编自唐诗《春江花月夜》的4句优美的昆曲唱段揭开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华礼乐”的大篇章,作为开幕式唯一的昆曲表演者,浙江昆剧团演员曾杰向全世界人民展现了昆曲的无限魅力。  相似文献   
5.
南宋词坛,姜夔所开创的风雅词继承了宋词柔媚婉转的特色,注重词律,保持了词作音乐的完整性。同时借鉴豪放派的风格,将抒发文人情怀注入词的表现内容之中,完成了对豪放和婉约的融合,并使词进一步风雅化。这种词风的形成,与南宋的社会状况、文人的布衣化倾向及有关。  相似文献   
6.
官员与书法     
吴桦 《前线》2014,(5):117-117
俗话说,人如其字,字如其人。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之基础,也历来是为文为官的基本功。去年初,陕西爆出一条“雅新闻”,该省书法家协会换届,竟然产生正、副主席、名誉主席多达46人。一时口诛笔伐之声不绝于耳。对此,笔者倒有一点逆向思维,这至少说明当地官员们还有几分附庸风雅的心思,附庸风雅总比吃喝嫖赌、附庸市侩要强一点吧。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喜欢吃,中国的文人更喜欢吃。不但喜欢吃,在吃之余,笔端流淌出来的美文,更是散发着中国美食独有的芬芳。  相似文献   
8.
二百多年前,巴尔扎克就曾在他的《风雅生活论》中,将人的生活分成三种:劳碌生活、艺术家生活、风雅生活。他认为,大多数人都在过一种单调乏味的劳碌生活,“对他们而言,劳动就像一个谜,他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谜底。”  相似文献   
9.
十样清物     
苗炜 《新民周刊》2022,(44):77-77
文激明的曾孙文震亨写过一本书叫《长物志》,讲的是怎么设计园林,怎么鉴赏器物,怎么才叫风雅,他要跟暴发户划清界线,“长物”就是身外之物。明代还有一本书叫《考梁事》,考楽这个词来自《诗经》,就是山里水边搭一个草屋,余事就是多余的事,讲的是书房里的清玩,怎么收藏书画,怎么玩香炉,怎么鉴赏瓶子。这两本书讲的都是风雅之事,题目取的是“长物”,是“余事”,身外之物,多余之事,相互对应上了。  相似文献   
10.
周成强 《求索》2013,(3):122-125
明清时期,桐城地域诗歌选本众多,从编选特征和诗学风貌来看,它们呈现出许多共通性特点。作为第一部桐城地域诗歌总集,《龙眠风雅》在桐城诗歌选本中很具代表性,对其他选本产生了重大影响。《龙眠风雅》正、续集共九十二卷,本着表章乡邑诗学的目的,在编选时以人存诗与以诗存人二例并用,选录了从明初到清初近三百年五百五十一位诗人的作品。其规模宏富,体例明晰,遵循以时为序的编排原则,并采用因人系诗的编辑方式,作者名下附有详略不等的小传。其编纂思想以风雅为旨归,由此体现出桐城一地重雅正的诗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