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收藏的悲哀     
《理论与当代》2013,(11):58-58
马未都在其著作《马未都说》(人民文学出版社)里指出,中国古代的椅子,全都让人正襟危坐。中国人讲究坐姿.坐如钟,站如松。低矮的西式椅子在中国古人看来,坐之不雅,瘫坐一团,不成体统。中国古人不是不知道舒服,而是不放弃尊严。  相似文献   
2.
正京城侃爷马未都20多年来从瞎玩、小闹儿,终于玩到了收藏家级,后来又玩到了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讲的都是一些阳春白雪的收藏,真正在下面能听懂的没几位。可是我今天讲的和我玩的大家全听得懂、看得见,这就是把玩核桃。说起这玩核桃,大家都觉得是大老爷们儿的事情,甚至见的都是一些退休或者层次不高的人在瞎揉。没见过女人也拿着玩。其实女人玩起来也是另有一番风景的,你想啊,春日的河岸,小桥流水,草香四溢,窈窕  相似文献   
3.
《中国监狱学刊》2010,(3):100-100
吴祚来在2010年2月11日的《新京报》上著文《春晚戏外戏·马未都维权》说,收藏家马未都一篇文章在被《故事会》抄袭后,进入春晚视线,改编为黄宏的小品。春晚方面要求马未都签一个同意改编的确认书,被马拒绝。又要求其签署留着很多空格的合约,再次被马拒绝。马未都在博客中撰文称,因不满央视春晚剧组工作人员的态度,他拒绝授权改编他创作的小文《量力而行》。  相似文献   
4.
储劲松 《江淮法治》2011,(14):57-57
藏宝与鉴宝于马未都先生是专业,于我则是纯粹的外行。内行人写的专业书让外行人看,在知识优势和心理优势上,很明显地不对等。马未都是聪明的,他深知雅俗共赏、大雅必须佐以大俗才能吸引大众的道理,所以他写的书,比如这本《醉文明》,该显摆的时候显摆,让人畏敬之,该通俗的时候通俗,让人不至于望而却步。当然.这跟他在大众媒体上讲课的历练是有关系的。  相似文献   
5.
临近春节,全国观众对央视春晚翘首以盼,这时,却突然爆出了春晚剧组与马未都先生的权利纠纷。看到这条消息,我并不感到吃惊,倒是有一种早该有人奋力一搏的畅快。  相似文献   
6.
临近春节,全国观众对央视春晚翘首以盼,这时,却突然爆出了春晚剧组与马未都先生的权利纠纷。看到这条消息,我并不感到吃惊,倒是有一种早该有人奋力一搏的畅快。  相似文献   
7.
图像就有这个魅力,虽然它不说话,它没做任何解释,但如果你敏感,你看到这个人,你就可以看到他的身世,看到他的文化程度。——马未都这是一张老照片,上面写着具体时间,是民国十三年四月二十日,就是公元1924年。那一年,我爹都还没有出生,他是1926年出生的。这照片距今已经有九十一年了。上面写着"平遥留省一中同仁  相似文献   
8.
陈彧 《南风窗》2014,(20):79-81
“文物就是这样,有很多未知,你没有能力,看着它没有用。比如我们任何一个人对小说的评判,最简单就是喜欢不喜欢,再复杂一点,就是写得好不好,再复杂一点,才是你对它的专业判断,但是文物不是。”  相似文献   
9.
沙包     
我年迈的老妈喊我回家吃饭,电话五分钟一催,我穿过我熟悉的花园,穿过纳凉的人群,心中很是幸福。一个沙包从天而降,落在我的脚前,  相似文献   
10.
著名收藏大家马未都.在收藏界素有口碑.他总是能淘到别人淘不到的古董.买到别人买不到的宝贝。他成功的秘诀在哪里?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懂得“让利”.他在遇到自己中意的古物的时候,也会砍价,但不会大砍.更不会砍到让卖者无钱可赚的程度。恰恰相反,他会根据自己专业的判断.在得出一个合理价格的基础上.再主动加一些.让对方多赚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