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6篇
中国共产党   31篇
中国政治   39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强者张晓     
林曦 《党的建设》2007,(7):22-22
他4岁时,父亲被一场车祸夺去了生命,母亲因悲伤过度患重病瘫痪在床。一时间,年幼的他不仅失去了父母的呵护,而且还要承担起生活的重担。14年来,他饱尝了世间的人情冷暖,却从没向命运屈服;他遭受了生活中风雨的摧袭,却用自己稚嫩的  相似文献   
2.
李文钊 《前线》2021,(3):67-74
“接诉即办”是以人民为中心和以基层为中心的北京超大城市治理实验,它开创了面向人民、面向问题、面向基层的超大城市治理变革实践,真正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为了更好地厘清“接诉即办”的运行规律和内在逻辑,我们从人工制品和治理实验的视角理解北京“接诉即办”改革实践,并尝试探讨这场治理实验背后所蕴含的设计原理。作为人工制品和治理实验的“接诉即办”改革,其设计原理包括九个方面,即面向人民探询问题解决、集中统一受理市民诉求、分层分级解决市民诉求、政府部门直接面向市民、市民评价诉求解决效果、解决产生问题背后的问题、市委监督激励“接诉即办”、使用制度规范“接诉即办”和开发“接诉即办”数据资源。  相似文献   
3.
【正】京政办发[2012]24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北京市人民政府电视电话会议管理规定》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二○一二年五月五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电视电话会议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北京市人民政府电视电话会议(以下简称市政府电视电话会议)是贯彻  相似文献   
4.
民国书商平襟亚出版的“清代名吏判牍”系列中的部分内容可疑,其中两则“妙判”均改编自乾隆朝刑部驳案。平襟亚改《驳案续编·刨坟掘棺偷窃二次》为《曾国荃判牍·开棺见尸之妙判》,通过改变原案情节和审级,将本系从州县到皇帝各级均参与的死刑案件变换由地方直接审结,将本属于刑部的纠错意见安插在曾国荃名下。在编造《袁子才判牍·借端诬陷之妙判》时,平襟亚虽效仿《驳案新编·擅用赦字世表字样拟徒》中由重改轻的裁决思路,却将乾隆帝处理文字狱的综合考量,错置为袁枚的宽仁主张。两则“妙判”是典型伪作,具备共性,据此解析平襟亚作伪手法及动机,有助于对同编者及同时期出版的其他清人判词明辨真伪、去伪存真。  相似文献   
5.
程行仑 《前线》2022,(9):72-75
未诉先办是接诉即办特定语境下的主动治理,标志着接诉即办改革进入新阶段。基层治理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高阶形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的生动实践,砥砺干部作风的新场景,是其治理特征和创新价值所在。未诉先办是首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制度创新,也是基层治理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7.
经过大约20年的改革努力,我国大体形成了纵向职能到底、横向网格覆盖为主要特征的社区治理体系,这一治理体系遵循了由国家意志为主导、社区作为执行层的对基层社会实施自上而下控制、管理与服务的治理逻辑,具有管控性强、覆盖率高等优势,但同时也加重了社区的任务负担与职责的碎片化,使基层部门缺乏足够的能力、精力和意愿来对居民需求做出灵活调整与及时响应。应对社区治理的新难题,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提出了一条以市民诉求为驱动实现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创新的解决路径。基于北京市F街道及其下辖社区的实地调研,本文认为,“接诉即办”改革以居民诉求为核心,重构了社区治理体系中的工作流程、职权分配与考评标准和方式等制度要件,通过强化市民-政府间责任关系纽带、激励社区(居委会)-居民间的协商沟通、赋能社区居民自治等作用机制,促进了社区治理效能的提升。“接诉即办”的治理经验表明,实现社区治理从行政意志主导向民众诉求驱动的转型,经由社区的“中间层”实现国家与社会间的有效响应、互动合作与协同治理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省际接边地区因地域毗邻、发展相近、形成区域公共性事务,以单一的行政区划行政无法高效治理,需要建立以政府合作共治、社会参与的区域行政与区域治理机制。本文通过梳理政府治理形态和公共事务治理模式的历史演变与进程,具体研究湘鄂渝黔桂五省(市)(五溪源)接边地区的状况,认为省际接边地区的治理必须变革,可能的前景不是不断调整行政区划来适应这一进程,而是走向以政府间合作的区域行政和以政府为中心、社会广泛参与的多中心的区域治理之路。  相似文献   
9.
张添 《东南亚研究》2023,(4):17-39+154-155
缅甸在军方重新接管政权两年多来,国内危机持续外溢,在国际上遭受西方制裁等危机。既有文献从军方合法性、反对派动员和大国博弈的角度去解读,但仍难以系统诠释缅甸危机的僵局所在,也即缅甸内部政治互信与国际信任赤字相互叠加的结果。缅甸在政权更迭后,无法由内而外塑造“我群”共识,与国际行为体产生难以调和的认知歧异,继而生成了多重身份危机,包括遭受制裁、难以“重新融入国际社会”的转型身份危机,难以继续融入“东盟大家庭”的地区身份危机,以及与大国关系失衡的中立身份危机。缅甸的国际身份在2011—2020年的转型十年间逐步明晰,而在2021年转型受挫后,外交困局也随之而来。通过案例分析发现,缅甸看守政府改善外交处境的前提是努力确保国际身份清晰化,同步争取外部共识。鉴于中短期内缅甸难以确证转型身份和中立身份并回归“正常国家”,通过“东盟方式”重塑地区身份仍是最不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李某牺牲他人生命保全自己生命案"入笔,分别从紧急避险、期待可能性、间接正犯、因果关系及犯罪构成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李某应当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