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学的胜利     
钱亦蕉 《新民周刊》2012,(40):26-27
北京时间10月11日晚7时,诺贝尔文学奖在各种猜测中尘埃落定,莫言因其作品的"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而获得殊荣。这是中国籍作家第一次获得诺奖。伴随鲜花与掌声的,还有板砖和臭鸡蛋。面对种种质疑,莫言强调自己是"站在人性的角度写作","对社会上一切不公正的现象进行毫不留情的批判","突破了阶级的、政...  相似文献   
2.
虚构的国度     
有人说,非虚构类写作盛行,是因为我们的国家太"虚构"了。我们有底层的交响曲,比如余秀华的诗歌,庞麦郎的人生;我们也有高位之上的浮世绘,如官员被带走时的仓皇,以及明星被"打脸"的尴尬。14岁的巴中女孩袁梦走上了高楼的十七层,纵身一跃,为的是帮父母要回被拖欠的工钱。临行前的一句话是:"我要和爸爸妈妈一起讨回工钱。"袁梦离世后,当地政府将她的骨灰放在了烈士陵园,这样的举动想要把她塑成英雄主义式的悲剧。但在我心里,让一个14岁的女孩承受生命之重,冰凉、惨烈、没有回音。父母、工友、雇佣方、政府,没有一方是  相似文献   
3.
何映宇 《新民周刊》2012,(40):35-38
莫言说莫言热可能一个月后就会复归平静,那么到那个时候,严肃文学的冬天是否又要来临?我们希望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会为中国文学带来一些真正的改观,一切向钱看的文学市场化潮流让位于文学本身,那才是文学幸甚,中国幸甚!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诺贝尔文学奖创办至今,每次颁奖,几乎都会引发一场不小的口水战。达里奥·福和赫塔·米勒得奖...  相似文献   
4.
莫言小说在继承拉关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基础上,以中国的社会现实为根源,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东方魔幻现实主义。其小说具有强烈的现实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大量运用象征、荒诞、意识流等手法,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实。  相似文献   
5.
国事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瑞典文学院10月11日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说。中国作家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瑞典文学院认为,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微话题     
《南风窗》2012,(22):13-13
莫言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评委会给出的获奖理由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因此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获奖后,他发微博表示感谢微博上朋友对他的肯定,也感谢朋友们对他的批评。  相似文献   
7.
黄绍君 《学习月刊》2012,(12):36-37
20世纪90年代初陕西作家陈忠实创作的长篇小说《白鹿原》问世以后,评论界好评如云。有人对它推崇备至,谓之为建国后长篇小说的"扛鼎之作",更有人把它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百年孤独》相提并论,说是一部成功的中国化了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在这里,本文也想探讨一下它的神秘色彩,与许多评论者习用的"魔幻"一词比较起来,我还是更愿意使用"神秘"这个词,当否,也求教于方家学者。阅读《白鹿原》,我们说它的基本创作方法和总体风格仍是现实主义的,尽管其中也明显地存在着大量的非现实、非理性的因素,并且其贯穿全篇的神秘气息、家族题材、寻根意向、某些细节的相似、  相似文献   
8.
<正>如果说一两百年前中国在西方人眼里的典型形象是"停滞的帝国",那么现在大概就趋于另一极端:一个不停快速变化的国度。中国人自己对这个魔幻现实主义的中国,有时看得还不如外国人清楚。和他的前两本著作《江城》、《甲骨文》一样,彼得·海斯勒在《寻路中国》中贯彻了他一贯的观察中国的态度:接触最普  相似文献   
9.
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吸引了全世界不计其数的读者。作品的独特之处不在于他为我们形象地展示了拉丁美洲孤独的百年发展史,也不在于它为我们描绘了土著人的神秘生活,而在于作者以其卓越的智慧和非凡的才能,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汇集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的艺术世界。魔幻则是融于这一艺术世界中的晶莹闪烁的蓝宝石。  相似文献   
10.
袁浩 《人大论坛》2012,(11):52-52
10月11日晚7点,瑞典文学院宣布:中国作家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而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成了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