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2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李锡鹏 《创造》2011,(6):56-57
秀邑铜器走出国门销到尼泊尔的实例证明,只要我们抓住桥头堡建设重大历史机遇,给予与尼泊尔的民间贸易工作更大的关注和支持,就一定能实现云南对外贸易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银器行业,流传一句话,“中国银器看云南,云南银器看新华”。据《鹤庆县志》记载,自唐代南诏国时期伊始,新华村便有人从事金银铜器加工,至今已超千年。凭借代代相传的手工技艺,和近年来当地有组织的专业培训,“鹤庆银匠”日渐成为带动劳动力就业的亮丽名片。  相似文献   
3.
章天柱 《今日民族》2010,(10):37-38
中国传统饮食,不仅讲究色鲜味美,且注重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亦强调其文化内涵,使之形成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云南鹤庆传统的“八大碗”宴,也可算是别具一格的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4.
田果 《今日民族》2011,(4):22-26
记得2007年8月,白族民间艺人张树先肩披扎染白族马甲,腰挎系有鲜红背带的龙头小三弦,跟戴宽边墨镜,半长头发往后一溜,在中央音乐学院演艺大厅进行了鹤庆的甸北田埂调表演,浓烈的白族音乐氛围,令人耳目一新,引起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3年多过去了,张树先的那次表演仍令人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5.
"瓦猫"是寻常百姓对平安祥和生活的一种期盼,是一种文化,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一种生活幽默,它在云南的很多地方都活生生地演绎着……在云南的蓝天和白云之下,瓦猫安坐在乡村的屋顶正脊、飞檐或门头的瓦脊上,不同造型的瓦猫,像一个个个性分明的瞭望哨,神秘而有趣,成为云南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之一。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滇西北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这里也涌现出了寸发标、董中豪、洪钰昌、母炳林、张树先、郜金福等一批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当代民族民间手工艺大师。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6,(4)
明清时期,鹤庆开始实行科举考试。科举考试分为院试、乡试、会试三级,通过考试者依次被称为秀才、举人、进士。明清时期,鹤庆甸南一带一共出了1个翰林、9个进士、26个举人。本文旨在研究明清时期鹤庆甸南科举考试历史。研究表明,明清时期鹤庆甸南文人科举兴盛的根源在于浓郁的文化氛围和家族遗传,甸南文人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