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2年的阳春三月,我专程来到位于玄武湖畔的南京林业大学,慕名拜访一位国际上知名的女教授,试图解开我心中一个长期无法破译的谜底:这位女教授单枪匹马去西藏,一呆就是将近20年,直到作家黄宗英去深入雪域高原时才发现了她的事迹,写下了那篇脍炙人口的报告文学,激动地告诉世人:世界屋脊上有一座令她终身难忘的“小木屋”!  相似文献   
2.
赵丹遗言     
李杨 《人事天地》2008,(11):27-29
赵丹已昏睡多日。医生查房后对黄宗英说,让亲友们来看看吧。黄宗英明白,丈夫已进入弥留之际。她摘下“谢绝探望”的牌子,打开了病房门,还在窗台上摆了两摞赵丹写的书,《银幕形象创造》和《地狱之门》,以赠前来探视的赵丹亲友。  相似文献   
3.
大爱小木屋     
王家斌 《慈善》2021,(2):34-34
打开电视,一个不幸的消息出现在眼前:著名作家黄宗英今日上午(2020年12月14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5岁,为此,一天我亦沉浸于巨大的悲痛与回忆中。回想起来,我与她的相识已近半世纪。我记得,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个炎热夏天,我突然接到全国作协要调我参加中国作家西藏访问团的通知。但到北京才知,除了我和刚从曰本参加《没下完的一盘棋》首映式并受日本首相接见归来的团长黄宗英,代表团其他作家已先到西安集结。为此,我和她也要马上动身去西安。  相似文献   
4.
<正>从学戏的那天起,我挑起了养家的担了,打定主意要先把弟妹培养成人。直到两个弟弟如愿考上了大学,我才想,也该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了。相识此时,黄宗江这个"大媒"出现了,他是我在总政时期的同事。那是1958年春,黄宗江住的作协招待所里,玉兰大姐陪着我,黄宗英陪着孙道临,黄宗江很正式地替我们做了介绍。很快  相似文献   
5.
春来花作酒,春去酒如花。夜锁长安月,云开岭外霞。   冯亦代、黄宗英老来为伴,一对文坛宿将。两人都属牛,同处被称作是“乌篷船”的小屋,如影随形。很多时候都是“一致行动”,甚至一同发烧,一同住院,又一同病愈,一同出院。 “谁让我们两人都是属牛的呢 ?干活的命啊”   今年 86岁的文苑老将冯亦代先生,几年前得过“脑血管意外”,此后说话有些不大清楚,也很吃力,去年春节期间,其旧病复发,被送进医院,幸亏抢救及时,未出什么岔子。出院后他每天坚持锻炼,努力与衰退的体能抗争,还练习书法,虽然吃力,却很认真,希望再恢…  相似文献   
6.
高王凌 《同舟共进》2011,(12):53-54
一时沸沸扬扬的“毛罗对话”——1957年7月,罗稷南在上海询问毛泽东:“要是鲁迅今天还活着,他会怎么样?”毛答:“鲁迅么,要么被关在牢里继续写他的,要么一句话也不说。”——有了黄宗英的“亲聆”之后(《炎黄春秋》2002年第12期,可贵的是还配有一张现场照片),从一个史家的角度看,已经可以“定案”了。但若从史学的角度看,则还有些话可说。  相似文献   
7.
吴本务 《检察风云》2011,(21):79-81
对于上官云珠的人生,正如她的挚友黄宗英那段意味深长的评语:“我国优秀的表演艺术家上官云珠同志。做人坦坦荡荡,演戏活灵活现,死得莫名其妙。”  相似文献   
8.
明红 《党史纵横》2003,(10):48-48
影坛与文坛的双栖名将黄宗英女士实在是显得年轻:她的身材,她的容颜,她的头发--雪白中透着几缕浅粉--乃至她说话的声音及颇有韵律感的节奏,那是许多年轻人所不及的.黄老真像一团火,火热而善良、善良而天真、天真而执著!  相似文献   
9.
李杨 《党政论坛》2008,(22):40-41
2008年9月12日,黄宗英在上海华东医院的病房中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采访。就在1980年10月5日,赵丹向妻子交代身后事的这一天,赵丹还跟黄宗英说,他有要紧的话要对组织讲。黄宗英说,“那我打电话给夏衍吧。”赵丹沉吟道:“胡乔木,他管宣传。”当时,夏衍是全国文联副主席;胡乔木是中央书记处书记,主管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崔立祥 《求贤》2006,(4):26-26
影坛与文坛的双栖“名将”黄宗英女士实在是显得年轻:她的身材,她的容颜,乃至她说话的声音及颇有韵律感的节奏,那是许多年轻人所不及的。黄女士充满对生活的信任和欢欣。1993年11月,68岁的黄宗英悄然与爱慕多年的心上人——著名作家、翻译家、80岁高龄的冯亦代老先生结婚。每天早晨5点左右,黄女士就起床伏案疾书,还要尽主妇之责,筹划一日生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