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2篇
法律   4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9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审美书简》是朱光潜先生在特定历史环境中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其早期美学理论修正和整合的结果。它对人的价值的张扬,对美的捍卫,对艺术的探求,曾有力地促进了20世纪80年代的思想解放运动,成为中国美学和文艺复苏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商品名称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美是人们永远的追求,现代人对于商品有其更高的要求,即满足了物质需求之后的精神需求、审美需求。因此,一个产品如果拥有了一个既符合其内在品质又富有关学意蕴的名称,势必能吸引消费者,从而增强其销售力。商品名称的美学意蕴主要是能够诱发情感、激发人们的想象和联想、使人产生美感。  相似文献   
3.
本从20世纪末叶的中国学多元的发展态势中发现了其共同性本质,即从统摄艺的感性学角度看来,这共同性就是审丑,其具体表现为:学审美论在新时期的张扬发展,最后就导致了自身的悖反-学审丑思潮的出现;学由初期的局部审丑到中期的全面审丑,新时期学尤其是是锋锋学的审导意识和特点与近现代学中对丑的展览和欣赏具有不同的表现,从而导致中国学在世纪末发生了根本性的美学变异。  相似文献   
4.
苗族原生态民族文化蕴含着原始的生态审美观。从生态美学的视角解读贵州黔东南苗族传统审美文化,可以发现许多原始宗教意识的痕迹,它们通过日常的服饰、歌舞、丧葬和节日庆典等形式表现出来。除了强调万物有灵外,原始宗教意识促成了主体之间同生共处和主体间性关系思想的形成,构成了苗族和谐生态审美观的价值核心。原始宗教对主体间性的支持,使得苗民与自然万物平等地交往、对话、沟通和融合,从而形成包括天与人、神与人和人与人的"和"文化。  相似文献   
5.
美是蕴藏真正的社会深度和人生真理的社会现象。体育新闻的深度报道作为一种新闻深加工产品,它若想期待不同凡响,就需要有点新意,让人震动、思索,甚至产生关感。体育新闻深度报道具有超越的理性美、丰富的真实美、独特内蕴的深度美、色彩斑斓的形式美等美学向度。  相似文献   
6.
时尚美学:感性存在的美学风格与大众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现代性的一种典型后果,文化时尚不知不觉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行为、视听观闻、生活态度和价值理念,甚至在更深度层面上重塑着人们的存在样态。从美学维度审量,时尚风行是基于现代人感性存在的快感体验与大众向度,是大众文化内在活力与文化市场机制外的民间智慧的体现。无信仰的繁盛与无原则的喧哗成为当今时代大众文化的普遍性样态,崇高品格的匮乏与英雄人格的稀缺成为消费时代文化被金钱和功利普遍"钙化"的综合后遗症。  相似文献   
7.
Editorial     
《Critical Horizons》2013,14(1):1-6
Abstract

The ethical turn that affects artistic and political practices today should not be interpreted as their subjection to moral criteria. Today, the reign of ethics leads to a growing indistinction between fact and law, between what is and what ought to be, where judgement bows down to the power of the law imposing itself. The radicality of this law is that it leaves no choice, and is nothing but the simple constraint stemming from the order of things. This brings about an unprecedented dramaturgy of infinite evil, justice and redemption that can be traced not only in contemporary politics, but in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 and film.  相似文献   
8.
陈学祖 《思想战线》2002,28(6):85-88
胡适派诗学观念,从根本上来说,是建立在对中国传统诗学和西方美学诗学的偏取上的。一方面,胡适派诗学家以自己先行预设的诗学观念来切割中国诗学史,强行把中国传统诗学划分为文言与白话两类,舍弃文言而偏取白话;另一方面,则以自己因受到白话报刊文章影响而形成的白话观念,来接受西方意象派诗学,从而对之进行了有意的误读。胡适等人以此为基础所建构的初期白话诗学观念成为初期白话诗人诗歌创作的金科玉律,是导致初期白话诗艺术成就低下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论元代美学     
元代美学在众多领域取得了不可替代的创新性成就。元代社会、文化对美学产生了深广影响,从而整合出众多的审美特征、审美理念、艺术事实和艺术精神。元代出现了多民族的文化美学融合,蒙族给中原带来强劲美学之风,同时,又吸收了汉族的精英性文化、美学。蒙、汉和其他民族共同创造了元代美学的辉煌。  相似文献   
10.
技术、空间和权力——米歇尔·福柯的技术政治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柯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政治哲学家之一,在其权力-知识概念内自然不会放过对技术这一重要的现代性现象进行哲学的思考,并从微观政治学视角把技术看作是人操控自身的“自我技术”。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从全景敞视主义出发就工厂、医院、学校等空间单元讨论了技术与权力的特定关系,其政治批判直接指向的是任何情景化的技术都是对人体的权力控制并由此造就了作为技术权力效应的“肉体-机器”这一“敌托邦”。沿此政治批判线索,其追随者和其他学者更是把全景敞视主义方法拓展到了对实验室、工业区域、互联网络和基因技术等的政治哲学分析,从“生物-权力”视角提出诸如“半机械人”、“半生物人”等概念,由此显现新兴技术对人体产生的权力控制效应。为了激发对这种技术控制的有效对抗,福柯试图复兴一种具有“生存美学”特征的地方性知识或技术,以摆脱占据统治地位的技术权力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