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崇陵传信录》是常被有关论著征引的一部著名私家笔记。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其成书时间在满清退位以前,所据为恽毓鼎在本书的"弁言"后署时"宣统三年辛亥四月"。其实,这是恽毓鼎的故弄玄虚。真实情况是,该书于1912年8月6日开笔,随即又搁置下来,直至次年9月22日才脱稿。此中原委,今借助恽毓鼎《澄斋日记》的有关记录得以弄清楚。另外,梁启超、罗惇融、饶智元等人与该书在有关报刊的连载及一次性全文发表均有关系,但长期以来鲜有提及者。  相似文献   
2.
陈新宇 《法学研究》2011,(2):193-208
本文利用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复原了《钦定大清刑律》从1906年的预备案到1911年的钦定第六案共七个法案的编纂历程,辨析期间的变革、修订情况,发掘出一些鲜为人知的典故。法典修订论争中新旧两派的区别并非绝对泾渭分明,而且新派在立法中无视程序要求的做法也极为不妥。  相似文献   
3.
舜帝南巡苍梧,葬于九疑,是古史的确切记载,但留下了历史之疑。揭示这些历史之疑,恢复其历史真相,我们发现大舜南巡及其在南方宣传的文化,其实质是和谐文化。大舜是我国历史上创导和谐文化、推动社会和平稳定造福民生的始祖。  相似文献   
4.
Beggar's Chicken     
正This famous dish originates in the reign of Emperor Qianlong(1711-1799).The emperor,while travelling in the guise of an ordinary civilian,got lost in the wilds south of the Yangze River.A sympathetic beggar invited the emperor to share a humble meal,which later became famous as"beggar’s chicken".As the legend goes,the beggar stole a chicken while wandering around a village in Changshu County,Jiangsu Province.Since he had no cooking utensils,after killing and gutting the chicken,the beggar coated it with mud and straw  相似文献   
5.
黄帝作为今天华夏民族的始祖,受到全球华人华裔的认同。但由于年代的久远,使黄帝的出生地和活动中心变的含糊不清,产生了不少的争论。近年来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河南省新密市古城砦遗址的发现,证明了今天的新密市一带正是黄帝发展壮大后所居政治中心之“轩辕丘”,与钱穆先生早年的论证相吻合,而考古学上的印证对于我们进一步研讨钱穆先生的学术思想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吴小凤 《思想战线》2002,28(6):95-99
唐代宗受命于危难之际,但他能驾驭复杂的局面,稳定了政局,同时对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改币制,稳定货币;改赋税,探索赋税新路。其在位期间,实现了财政收入的增长,解决了中央政府的财政困难。唐代宗统治的18年,是唐代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7.
汉宣帝时,路舒温在《尚德缓刑书》中向皇帝揭示法制现状和分析其成因,建议一改秦朝“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的弊端,应该尊文武之德,省法制,宽刑罚,充分表明了其儒家思想的主张。路舒温归属于贤良文人派,他们的言论表明了汉武帝之后儒法之争的继续,说明儒家思想在汉朝政治上的确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缓慢“霸王道杂之”的合流势态。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清朝初年,从郑成功收复台湾到康熙统一台湾,康熙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采取了包括军事、政治、经济等一系列斗争方略。在这一过程中,虽然斗争方略有阶段性的变化,但追求"国家统一"的目标始终不变,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始终不动摇,坚持"议和招抚"的方针长期不变。康熙希望和平统一,但始终把军事准备作为"抚"的前提,并实施"力争民心"的斗争策略,获得了台湾民众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清帝逊位诏书》的颁布虽意味着清朝统治的终结,但其中“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一句所表述的“中国观”,不但继承了《大义觉迷录》的“中国”认同与“民族”认同,而且在维护清朝领土完整的同时,更从法理层面赋予了“中华民国”承继这一领土的合法性。这对此后中国人的“中国认同”以及“中华民族”认识产生了重要影响。唯此,所有中国版图内的人民对于自身“中国人”的定位,开始成为无须赘言的自明前提,《清帝逊位诏书》的重要历史意义由此凸显。  相似文献   
10.
维新派发动东南亚华商通电“勤王”,是海外侨胞在历史上第一次关心国内政治的重要活动。维新派在海外宣传,兴学办报,促进了海外侨胞的民族觉醒。但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后来沦为保皇派,站在革命派的对立面,它不可能把华侨引上正确的道路。进一步启发华侨的民族主义觉悟的任务,历史地落在中国同盟会的身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