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6篇
综合类   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蕾是当代文学史上诗歌新生代时期的一位独特的女诗人,她的作品是一个时代的心灵缩影,其诗歌意识及艺术表现形式都值得人们予以应有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刘全娥 《法学研究》2011,(3):194-208
雷经天的司法思想是新民主主义司法思想的典型体现。苏维埃司法的政法传统、边区司法正规化改革思想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潮流是其思想的主要来源。围绕新民主主义司法观,雷经天提出了在司法组织上贯彻民主集中制,在法官队伍建设中加强工农干部与知识分子干部的融合,在六法全书援用中将政治立场与司法实践适度分离,在司法程序中坚持司法民主、发展司法便利等系列观点。其思想贯穿着革命性和实践性思维的特点,是时代背景与个人经验综合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重要的道德元素,雷锋精神在不同时期都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这种功能的实现过程,恰恰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用的规律和特点。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社会思潮多元化的出现,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使雷锋精神被更多的群众所认同,发挥好意识形态的维护功能,是今后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努力方向,也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雷锋精神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一个重要原因是雷锋身上那些最优秀的基本的品德,即自觉践行社会公德的道德精神一直吸引着人们,使雷锋和雷锋精神深深扎根于人们的日常道德生活中。无论时空如何变化,人们的日常道德生活都需要雷锋和雷锋精神,社会越发展越需要雷锋和雷锋精神,道德缺失使人们更加呼唤雷锋和雷锋精神。学习雷锋就应该让雷锋精神更好地渗入人们的日常道德生活。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想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思想,它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推动中国革命进程的一件有力武器。雷铁崖作为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民主活动家,其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研究其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有利于推动对辛亥革命史的研究,加深人们对那个时代的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6.
先进文化最根本的功能在于它对社会发展的推动。雷锋精神,实际上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首先,现代化需要在广泛社会认同基础上实现社会整合,雷锋公而忘私的崇高品德,正是整合社会以形成强大合力战胜重重困难的宝贵精神资源。其次,现代化需要在良好社会关系基础上实现社会和谐,雷锋精神体现的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对创造良好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其三,现代化需要社会成员积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为社会有序发展和高效运作贡献力量。雷锋的"螺丝钉精神"反映社会主义高尚的职业伦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高效有序推进的重要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7.
目前社会上存在着对雷锋精神的庸俗化理解。对此,正确认识雷锋精神的实质,在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基础上,实现雷锋精神的时代化、大众化、常态化,对于新时期正确认识和弘扬雷锋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雷锋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雷锋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共产主义风格的象征.当前,我们认真学习、自觉实践江主席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还必须弘扬雷锋精神,以雷锋为榜样,争做实践"三个代表"的模范.  相似文献   
9.
批评语言学,又叫批评语篇分析,是现代语言研究的一个新分支,它综合了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种学、大众传媒等多门学科的研究成果,用适当的语言学方法,联系相关的历史与社会语境,揭示语言使用、意识形态和话语权势之间的关系。本文将用批评语言学的一个模式——社会符号学,以当今中国网络流行语言“雷”为研究对象,进行批评语篇分析。旨在揭示“雷”产生的社会原因及其代表的意识形态和话语权威斗争。  相似文献   
10.
桂林抗战教育是“抗战文化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抗点教育成就辉煌: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为抗日救亡作出了重要贡献。桂林抗战教育成就取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雷沛鸿先生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