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5篇
  免费   116篇
各国政治   159篇
工人农民   114篇
世界政治   7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8篇
法律   1139篇
中国共产党   205篇
中国政治   625篇
政治理论   437篇
综合类   208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257篇
  2013年   384篇
  2012年   275篇
  2011年   269篇
  2010年   296篇
  2009年   319篇
  2008年   354篇
  2007年   398篇
  2006年   440篇
  2005年   366篇
  2004年   355篇
  2003年   287篇
  2002年   217篇
  2001年   191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BSTRACT

There is a general assumption in democracy promotion that liberal democracy is the panacea that will solve al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problems faced by developing countries. Using the concept of “good society” as analytical prism,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while there is a rhetorical agreement as to what the “good society” entails, democracy promotion practices fail to allow for recipients’ inclusion in the negotiation and delivery of the “good society”. Contrasting US and Tunisian discourses on the “good society”,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democracy promotion practices are underpinned by neoliberal parameters borne out from a reliance on the transition paradigm, which in turn leave little room to democracy promotion recipients to formulate knowledge claims supporting the emergence of alternative conceptions of the “good society”. In contrast, the article opens up a reflective pathway to a negotiated democratic knowledge, which would reside in a paradigmatic change that consists in the abandonment of the transition paradigm in favour of a “democratic emergence” paradigm.  相似文献   
2.
位于黔东南山地地区的苗族聚落因其特殊的地貌形态和文化渊源,形成了各类与平原聚落不同的、极具特色的公共空间。论文通过文献研究与实地走访调查,总结黔东南苗族聚落中的公共空间类型与特色,并探究其由内在的文化联系而形成的序列结构。黔东南苗族聚落的公共空间可分为生产空间、交通空间和仪式空间三类,其中仪式空间最具特色。黔东南苗族聚落的公共空间布局灵活自由,形态因地制宜;各类公共空间为鼓藏节、招龙节等重要仪式活动提供场所,作为历史的象征连通古今;模拟历史演变的仪式活动串联起各类公共空间,形成连通村落内外、村落之间的公共空间序列,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构建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末,以启蒙理性为主导的20世纪中国学,宏观上正经历着向以狂欢精神为主导的新学时期的转型。在这一过程中,网络及网络学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作为新兴媒体的网络有可能继报纸之后为日益民间化、边缘化的知识分子提供新的“批评空间”;另一方面,网络学既深受狂欢化的当代学影响,同时由于自身的特性,又强化了这种狂欢化倾向。网络及网络学、狂欢化的当代学以及日益民间化了的知识分子,三将会互为表里,互相推动,形成狂欢化学时代的第一个里程碑,从而对未来学创作的形式、内容、格局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构建乡镇政府公共品供给能力的评估指标体系,是科学评估乡镇政府公共品供给能力的前提。本文首先界定乡镇政府公共品供给能力的内涵和构成,然后逐一讨论关于构建我国乡镇政府公共品供给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目标、指标体系、评估标准和权重等问题,最后构建一个评估乡镇政府公共品供给能力指标体系的总表。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搞好社会保障工作。共产党对构建和谐社会与搞好社会保障工作进行了理论探索,我们研究社会保障工作实践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对策,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我国本世纪头 2 0年的主线 ,要抓住这根主线 ,就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与加入WTO、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结合起来 ,与迎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挑战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好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 ,并立足于人力资源开发这个关键 ,以谋求 2 1世纪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笔迹心理分析与变化笔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迹心理分析要求书写者必须提供按照平时的书写习惯在正常条件下书写的笔迹 ,笔迹材料是否符合要求决定着笔迹心理分析结果的质量。书写时因书写活动的客观条件发生变化 ,会导致笔迹特征发生种种异常变化。对书写条件变化形成的笔迹进行心理分析时 ,必须剔除其中因条件变化而产生的干扰成分 ,才能对书写者个性心理特点做出可靠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8.
The setting of criminal cour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presentation of the criminal trial structure due to its visual and vivid reflection of the legal position and relations among the three parties of litigation, i.e. the prosecuting party, the advocating party and the judge. As a result of the influence of ancient “inquest” centered trial mode, lack of the defendant’s right to silence and incomplete revolution of the criminal trial mode, the existing criminal court setting features an umbrella shaped structure. To reform the criminal trial structure in China, we should eliminate the air of “inquest” from the existing court interrogation mode, strengthen the hearing of evidence and set up a equiangular triangle shaped trial structure of neutral trial, equality between the prosecuting and advocating parties and litigant oriented.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the Jurist Review, 2005, (2) (in Chinese)  相似文献   
9.
精神世界结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成诗 《行政与法》2006,3(5):58-59
建设和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是一项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任务和目标。精神世界是人所特有的一个极其复杂的世界,当然是由物质世界决定的,但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有其特殊的规律和建设方式。对此,要加强研究和认识,分析精神世界结构,掌握其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和特点。本文把人们的精神世界相对区分为三个层面,并对这三个层面的相互关系作了初步分析和探讨,指出了问题所在及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道"与"一"     
张迅 《外交评论》2002,(3):74-79
道家的“道”在中国哲学史上有如西方哲学史上柏拉图的“理念” ,具有重要地位。然而对道的含义之理解却始终充满歧义和困难。本文试图另辟蹊径 ,从道家经典文本中常用的“一”字入手 ,通过对其用法与含义的分析和解释 ,实现对道观念的全新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