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9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怎样解释词体成于晚唐温庭筠之手而非其他时代其他人这一"温庭筠现象",目前主要有"不可知论"、"写尽论"、"社会文化环境决定论"等三种阐释.这三种阐释各有其片面及失误之处.词体之所以在温庭筠手上得以独立和兴起,主要是"文化-心理"选择机制双重双向反复选择的结果.温庭筠之所以选择了词体,并非如王国维等人所说,是因为"诗"已写尽,而是由于温庭筠正好满足了"文化-心理"选择机制之所以能够选择出"词"这一文体所要求的全部条件.  相似文献   
2.
刘志勇 《北方法学》2011,5(1):135-142
清代一、二品官员贪腐案件众多,涉案人员广泛,一、二品官员位高权重,因此对其审判科罚有严格规定。在错综复杂的案情及人为因素面前,法律规定变得非常模糊,甚至在一定情况下,法律会被弃置不用,而皇帝的态度及喜怒对案件的审判起着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清代杰出的语言学家段玉裁,继承戴震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并以此作为自己注解《说文解字》的指导原则。段注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用“实事求是”的态度研究语言、考察语词;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待和研究语言现象;用相互联系的观点研究语言文字现象;用“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的观点研究语言现象;以对立统一的矛盾观分析和研究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4.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切实贯彻以人为本思想,以人的权利和需要为本,关注人民生命权和生存权,满足心理、健康和发展需要;以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人命关天、救灾无国界,信息全面、公开、透明,首次为遇难民众设立全国哀悼日等四个与时俱进的救灾特色,实践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获得了各国媒体的好评。  相似文献   
5.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郭璞的总体文学成就、诗歌、赋等作了颇多评论,值得关注。本文结合郭璞《游仙诗》对前两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美丽的建构和情爱的痴迷构成温庭筠词叙述女性的两大基本原则,支撑这种原则的是男权制社会根深蒂固的女性观念.温词中女性形象的物态化和病态化反映出封建社会女性的"他者"境遇.  相似文献   
7.
<古文苑>最早的刊本是南宋淳熙六年(1179)韩元吉婺州刊本,但淳熙婺州刊本并不是本书最早的初编本.从<古文苑>将刻石文放在选本卷首和其他卷目大量收录金石刻辞及赠答、倡和、联句类诗歌与箴铭劝诫类散文的编排体例和内容来看,其最初的编撰者很可能是一位金石学家.对比、考究南宋时期的诸多金石学家,王厚之应该是<古文苑>一书最初编撰者.  相似文献   
8.
从温庭筠的几首诗看其与庄恪太子的交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温庭筠几首诗的分析,可以看出他确曾从庄恪太子游,只是由于庄恪太子的被害与宦官有关,晚唐宦官势焰曛天,因而其与庄恪太子的关系反映在诗中,便极其隐晦,只有拨开层层迷雾,才能看清诗人写作的初衷.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隋文帝在其执政的短短20多年间,就能一统南北,把隋朝建设成一个颇为强盛的封建王朝,除了与隋文帝所进行的内政改革致为密切外,与其所推行的“无隔华夷”、“文轨攸同”的治边思想、“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治边方略和“严防边塞”、“清边制胜”的治边措施亦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文选学”的产生有着复杂的原因 ,其内涵应指萧选本文及后世的注解、研究以及对注解的研究。这一概念最早在曹宪时代提出 ,而李善注本的出现标志着其基本内涵的确定。梁章钜《文选旁证》不专主一家 ,旁搜广证 ,兼容并蓄 ,且有通达识见 ,引用书籍达一千三百余种 ,极为广博 ,集选学精华为一体 ,为选学“集大成”之作 ,既重版本校勘、注解的考证 ,也不忽视对萧选本文的读解、文章意旨的融会贯通 ,实乃读解萧选、上窥李善等诸家注精深义蕴之航梯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