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80篇
中国共产党   16篇
中国政治   70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12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曹连观 《金陵法律评论》2006,42(2):121-126,149
文艺有着深刻的伦理学内涵,优秀的文艺作品的道德意义就在于它是人性的敞亮与主体性的高扬。缺乏伦理学的视野,就无法全面把握文艺的本真特质。文艺作品不同于道德教科书,文艺所传达的不应是抽象的直白的信条,而应该是活的生活———经过作家审美创造的生活。但文艺毕竟不是超人类的存在,文艺展示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提供测试人生价值和人生态度的光谱,文艺家的主观命意、文艺作品的客观意蕴以及受众的解读与再创造,本身就是一定价值的自觉选择和自然涵纳。伦理道德在文艺作品中必须是符合审美要求的存在,明晰的个性化(典型化)与生动的感性化,是其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2.
行政法同宪法、刑法等法律一样,被公认为公法。这样的研究思路是片面的,而且也与当今行政法私权发展的能动态势不相吻合。实际上,行政法并非是纯粹的公法,准确地说,它是带有私权文化色彩的公法。行政法的真正精神在于:通过抽象的公权来维护具体的私权,私权是其本源与归宿。行政法上的私权主要分为:自主性私权、请求性私权、沟通性私权、参与性私权和救济性私权。每一类私权中又包含一些具体的私权。  相似文献   
3.
于玲玲 《学理论》2010,(5):161-163
通过调查和分析,当代大学生在审美追求方面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和重视的问题,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既有社会的影响,又有教育、家庭的影响,还有当代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努力使大学生建立健康的、正确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4.
美学三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富兴 《思想战线》2004,30(1):82-87
人类审美个性与其普遍性文化功能是德国古典美学两主题 ,其间存在的逻辑矛盾与历史张力以及其审美个性研究的不够深入 ,都深刻地影响了 2 0世纪中国美学。以宗教为参照 ,可以深化审美个性研究 ,则审美是人类追求即时性感性精神愉悦的活动。审美感性是物质感性、具体感性和即时感性 ,这些决定了审美乃人类精神生活起点、大众文化之典型代表。审美是最世俗的人类精神活动 ,美学则是人类感性精神现象学 ,这当是当代美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确当起点。在拓展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度和广度上 ,审美较科学、宗教、哲学均远为逊色。  相似文献   
5.
公文因实用而产生,又为实用而写作,具有实用美的审美价值.公文体式要求的规范化、内容的规范化和语言的规范化是公文的审美特征所在.  相似文献   
6.
犯罪心理学作为刑事科学中的组成部分,其价值范畴体现为精神价值、实体价值与应用价值三个层次;犯罪心理学的方法论体系由科学的哲学方法论、系统方法的一般论与具体研究方法构成。本文旨在探讨精神价值与哲学方法论、实体价值与系统方法论、应用价值与具体方法之间,及其价值范畴各层次与方法体系之间的上下位协同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7.
萨特在其<存在与虚无>中提出了主体间性理论,依此,人与人之间的原始冲突是不可克服的;但其美学论文则讨论了人类文学活动中作家-作品-读者三者之间关系,在文学活动中,这种特殊主体间性关系,作者和读者相互之间体现为超越性的关系,而不是对象化的原始冲突关系,文学阅读(审美)对于人与人共同生存就具有了超越性和现实性的意义.萨特的主体间性理论虽在哲学中陷入矛盾,但在美学中又可别开生面.  相似文献   
8.
要将美的事物转化为广大劳动者自觉追求的理想理念,就必须把社会生产实践与审美教育很好地统一起来。掌握审美心理建构与劳动者体征特点是开展审美教育的前提条件。通过厘清生产劳动与审美教育的差别联系,才能不断挖掘生产劳动中的美学意蕴和尊重劳动者的审美感受,继而在实践中锻造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最终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古风 《思想战线》2001,27(6):63-66
意境与当代审美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近代学者梁启超和王国维的努力,完成了意境由近代向现代的转换,进而成为当代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在当代美学体系的建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意境在当代审美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对于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传统美学资源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安晨曦 《北方法学》2015,(3):112-123
立法理想与法律运行实践间背离的中国境遇,以文本法律不完全是"能用之法",且立法承诺在执法中不能全部兑现之困局为现实表征。以进化论理性主义的哲学立场和无知论的知识假设为理论支撑,采取反复试错、吸纳建议、对话商谈等自发性工具,将实践证明可行的执法经验提炼与抽象,进而升华为普遍性规则的试验立法进路,是修正建构论唯理主义立法进路并撬动当前格局的一个支点。试验立法进路以"采纳—辐射"这个简式架构为运作逻辑。目前的试验立法主要有尝试探索型试验立法、落实测试型试验立法与示范效仿型试验立法三种模式。试验立法的实践性意味着多数立法活动将建立在证据或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也将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有望成为我国立法方法法定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