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德性"自盈"是中国文化对个体自我体认的最基本的评语.而一切人生理想的诉求都集中于自我德行的外溢,这就造成了中国文化对人性自我意识的过分乐观.因此,这种基于德感意识的人性体认,缺乏追寻彼岸超越精神的动力,也带来了个体精神生活的乐感取向,从而导致了道德泛化和去道德化等诸多道德教育困境;而对人性体认建立在罪感基础上的西方文化,却孕育了具有超越之爱感的道德教育.所以,中国道德教育必须从狭隘的本土化思维框架中走出来,通过再思中西不同的人性体认,促进爱感的生成,承担培养爱者的使命.  相似文献   
2.
朱崇科 《东南亚研究》2006,(4):79-84,55
作为一个极富争议和内涵的概念,本土(性)在概念、在不同的时空中都可显示出本土内外操作中的艰难、复杂与吊诡,本文力图立足马华文化/文学时空,通过对本土性的建构策略与限度的讨论,希望可为前者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警醒。为此,相关讨论将以较有代表性的两种模式,即吉尔兹C lifford Geertz和巴赫金M.M.Bakhtin展开论述,同时兼顾现实考量,期望可以探寻出一条可能行之有效的路径来。  相似文献   
3.
人类对幸福生活的孜孜追求使人类创造出了宪法,民生幸福因此成为宪法产生的逻辑起点和永恒的价值取向.我国宪法是人民实现幸福生活的根本保障,现阶段我们仍然需要以民生幸福为价值指南进一步完善宪法,特别是要保证宪法的有效实施,这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依法保障民生幸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摄(录)像机面对物质的真实的结果,是貌似神离的另一个世界,一个完全虚幻的世界.虚幻性、仿真性、主观性、煽情性,使影视成为现实人最感亲切又最令人着迷的艺术.现实人需要虚幻,却不能沉入虚幻,因为最终我们仍要面对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不动产登记的效力是不动产登记制度的核心,也是我国物权立法中需要进一步明确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通知是整个债权让与制度发挥作用的核心所在。债权让与在让与通知到达债务人时对债务人生效;债权让与通知是一种观念通知;受让人可以成为让与通知的主体;让与通知在当事人法律地位、诉讼时效、二重让与、让与人破产等诸多情况下均发挥效力;让与通知撤销须经受让人同意。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法中增设证人拒绝作证罪的法律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拒绝作证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有悖于我国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为了弥补漏洞,维护法律权威,保证刑事诉讼活动正常进行,我国应在刑法中增设证人拒绝作证罪。  相似文献   
8.
自我效能感是人类行为的强大力量,控制和调节人们的行为。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尤其是两者的交互作用,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根据自身的知识与技能的确定性,更好地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实现教师个体为适应21世纪教育的巨大变革和挑战需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