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7篇
  免费   14篇
各国政治   74篇
工人农民   23篇
世界政治   61篇
外交国际关系   83篇
法律   86篇
中国共产党   28篇
中国政治   430篇
政治理论   72篇
综合类   7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南洋研究院的华侨华人研究体现了多学科、兼顾历史与现状、教学相长的特色。除了经济、历史、政治学(国际关系)等主要学科外,南洋院师生越来越多地借重民族学、宗教学、金融学、人口学、语言学、管理学、图书及版本学等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华侨华人。在侧重华侨华人现状研究时,仍继续关注华人史研究。在相关学位课程带动下,硕博生的学位论文研究日益成为南洋院华侨华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总体而言,南洋院的华侨华人研究仍呈现创新能力弱、文献单薄、低水平重复等问题,这既是国内文科重量化考核导向的结果,也与研究人员浮躁的学术态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impact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ponsored contact and communication on fostering peaceful solutions to ethnic conflict via case studies of the activities of the Project on Ethnic Relations (PER) in Romania, Macedonia, Montenegro, Kosovo, and Serbia. It explores five operational principles that guide PER activity: creating credible, neutral forums for dialogue; maintaining momentum; working within political realities; encouraging indigenous solutions from within existing processes; and acting with the backing of powerful states. These principles explain PER's success as a "weak mediator" of ethnic conflicts. According to this analysis, PER also exhibits organizational characteristics that contribute to success, including nonpartisanship, area expertise and extensive networks of local contacts, and an ability to secure the trust of local actors.
A significant indicator of the success of PER activities is the establishment by conflicting parties of institutionalized mechanisms for addressing their differences. Contrary to the view that electoral competition contributes to conflict, this study finds that the possibility of achieving an electoral advantage by participating cooperatively in conflict resolution activities creates incentives for local actors to recognize opportunities offered by PER activities and leads local actors to heed PER's advice. Finally, the article offers a cautionary observation. While PER's perceived influence with major international actors may contribute to its local successes, once a state actor with the power to impose a solution has committed itself to ending a conflict, its preferences outweigh any local interests in determining the outcome and renders the efforts of a "weak mediator" such as PER irrelevant.  相似文献   
3.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贵州民族地区如何抢抓机遇,加快推进民族文化建设,实现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现实课题.文章就当前加快推进贵州民族文化建设亟待处理好的几个关系问题,阐述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清朝在民族立法方面曾经取得过巨大的成就,本文力图从民族立法的指导思想、民族立法的多样性、独特的民族法律内容、民族立法的实施保障等几方面,对清朝民族立法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清朝的民族立法巩固和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加强了中央对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司法管辖,也为治理多民族国家积累了可贵的法制经验.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前半叶的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立耘 《思想战线》2003,29(1):98-102
云南有着得天独厚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资源 ,系统全面地对这些资源的发掘、整理与研究已经历了近百年历程。从 2 0世纪初开始发现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文学价值与学术价值 ,到 2 0世纪 5 0年代~ 60年代民间文学的大规模搜集与整理、 70年代末及 80年代的系统研究 ,直到 90年代以来的多维研究 ,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形成了一定的特色 ,但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绍明 《思想战线》2003,29(6):23-29
传统文化变迁与民族文化传承,是民族学或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以台湾少数民族泰雅人为例,近百年来,他们彻底改变了原始农业与狩猎采集的经济,改变了传统社会制度,最终导致部落解体。但在发展旅游观光业时,泰雅人注重下一代的双语教学,开办了泰雅文化和语言课程,开展了传统技艺学习,以各种方式挽救传统文化,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学璞 《桂海论丛》2003,19(2):88-91
文化体制改革是民族文化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民族地区文化体制改革要抓住机遇 ,理顺关系 ,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 ,深化文化企事业单位内部改革 ,推进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8.
民族生态审美叙事的关键是科技隐喻与民族生态隐喻交合互动 ,它在正义性原则指导下可保证民族生存与文化具有可持续生存指标 ,一种吸收变革而不丧失认同性活力的能指 ,从而使人与自然及民族间的交往灵活地进行。进而 ,在科技隐喻与民族生态隐喻等“多重隐喻”的功能交合辐射的过程中 ,人类超越自身而形成把握实在意义的方式与前景 ,最终形成对科技导致的生态危机与民族冲突的超越。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是一项关系到我国民族地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成败的系统工程。从法律制度上解决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理论现实根据、核心内容和实现保障,是有效建立和实施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紧迫任务。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现实根据是实现民族地区在缓解贫困中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恢复;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根据是环境建设和保护正外部性的内部化原理。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构成可以设计为静态框架结构和动态实现安排两大部分。  相似文献   
10.
没有像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那样,以一套抽象理论作为改革的蓝本,普京转而以具体的目标——在民主政治和自由经济的框架下建立一个强大的俄罗斯——作为施政蓝图。这是普京政权的显著特征,也是普京与前苏联、俄罗斯领导人的主要区别所在。为实现这一目标,普京在制定各项具体政策时,大致上遵守民主政治与自由市场的原则。总体而言,这些具体的政策有得也有失:其中促进国民团结与加强管理能力的政策,十分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效率一般;至于遏止人口衰退和改善国民健康危机方面的政策,则效率不佳。就现时的发展水平而言,俄罗斯还未完全达到"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及"民主法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