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法律   5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小洪 《青年论坛》2011,(4):130-132
与先秦诸子文章相比较,《庄子》寓言中出现了较多的技匠类人物形象。《庄子》作者深受上古文化观念的影响。其特定的社会地位、生活经历,也决定了《庄子》寓言的价值趋向。"道"是庄子哲学的本体,运用技匠类人物形象的目的在于以"技"释"道",技匠技术之精妙正好说明"道"的自然无为。  相似文献   
2.
老子"无为"思想的提出,有着特殊的社会背景。历史的发生与发展证明,老子的"无为"思想在战乱时期是不适合的,甚至是消极的;但在和平时期,尤其是在今天的社会里,老子的"无为"思想有着发挥指导作用的场所。人类社会的前进是在有为中进行的,然而有为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甚至是灾难。因此,在今天社会,我们需要保持无为心态,更需要尊重自然,尊重社会,尊重他人,尊重自己,以无为之心态,行有为有意义之积极事。  相似文献   
3.
行政立法不作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行政立法不作为,是指特定行政立法机关未依照上位法的规定,未尽到合理的立法责任,在合适时间以合适的方式或者程序,展开立法创制、修订或废止活动的行为。行政立法不作为危及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行政立法机关因此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控制行政立法不作为上,应该强化授权行政立法规则的完善以及妥当地处理好立法裁量权的使用,并加强行政自制、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社会公众对立法不作为的监督。  相似文献   
4.
柏拉图和老子在人才培养和管理上的联系是:主张从幼童抓起,重视人类的自然美德;认为最优秀的统治独立于法律,为无为则无不治;高扬理念的价值,摒弃自身的存在;要求以人为本,实行制度领导。主张造就精英,公民各尽其职;肯定拥有财富,但国家不能推崇财富;重视社会公德,倡导优化国民形象。由于中西文化背景不同,两人在上述思想上又有极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尤乐  周霞辉 《政法学刊》2011,28(4):36-41
“落马洲”已属香港的行政区域并适用香港法律,但其归属之合法性仍有存疑。为以法治精神使“落马洲”的入境管制做到依法行政,兼顾人口控制、人权保护和地方利益,必以《基本法》为原点进行分析和构建,开放和封闭模式固不足取,有限开放模式下,立法会应运用《基本法》和1999年“人大释法”的相关内容中所蕴含的立法裁量权,遵循平等和自由,设定或授权特区政府制定与居留权无涉并与非永久性居民可转化的特殊许可。  相似文献   
6.
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感悟道家思想,对领导者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启迪:"道"可以作为领导者行为的指导原则;"无为"可以理解为领导者的最高境界;"虚静"是领导者应具有的高明智慧;"阴阳统一"是领导者应具有的思维。  相似文献   
7.
汪怀君 《桂海论丛》2011,27(3):51-55
在道家伦理文化中,"道"在本体与普遍法则的意义上统摄着自然、社会与人生。道的本性就是自然,无知无欲、自然无为,在处理交往关系时,就能够游刃有余,实现从容的"无不为"。道家伦理主张,人应该像水一样守柔处弱、谦退不争,展现一种对待他人的宽容、包容胸怀;世人应该贵生养生,贵重生命,不可为名利、财物所累,这有益于从源头上保持人内心的澄明,找到克服人与人之间相互异化的途径,达到交往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8.
社区警务的内涵十分丰富,它既是警务理论、警务战略、警务工作方式,也是一种警务文化。社区警务与传统文化在价值取向、管理理念等方面的暗相契合,更加凸显了社区警务的文化属性。文化视角下的社区警务是一种人本警务、无为警务、柔性警务。公安机关必须把握社区警务的文化属性,大力推进我国社区警务工作的有效实施和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9.
Implementing precautionary measures that have obvious distributional consequences today but often only invisible future benefits is politically difficult. It requires that policymakers reconcile technocratic expertise with political consent. This paper traces attempts to enact such measures, focusing on countercyclical policies to limit the systemic risks of housing booms as proposed by financial stability committees in Germany, France, and the Netherlands from 2015 onwards. These committees bring together technocrats and political authorities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inaction bias inherent to these measures, seeking to forge both epistemic and political consensus on the need for action. We find that the work of these committees is characterized by lengthy processes of consensus-building, during which technocrats amass evidence and search for politically acceptable solutions. We argue that whether this leads to meaningful steps crucially depends on the committee's institutional set-up. What particularly matters is its capacity to engage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in binding discussions and the governance arrangements for the activation of precautionary instruments, which shape whether a shared framing of the problem and appropriate response emerges.  相似文献   
10.
论《道德经》无为而治的国家社会管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为而治是《道德经》国家社会管理思想的重要内容,是老子认为最好的管理方法。无为而治不是消极的主张,而是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理想的管理状态。要实现无为而治,必须深刻理解它的含义,管理者必须有自知之明,还必须起好表率作用。无为而治思想,包含丰富的合理内核,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