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43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15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6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了唯物史观的两个前提(出发点),即历史前提与逻辑前提。历史前提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逻辑前提是人的实践活动。历史前提是逻辑前提的前提和基础,逻辑前提是历史前提的提炼和升华.二是辩证的、具体的统一,决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关系。提出并阐述唯物史观的历史前提与逻辑前提的辩证统一是唯物史观超越一切旧历史观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资源支持及应遵循的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高度重视资源问题,同时应遵循六个方面的原则:一是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二是加强对经济发展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宏观调控;三是制定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进行科研投入的政策;四是培育健康明的消费行为;五是开拓经济建设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空间;六是在开放中协调经济发展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谭卫华  阎缨 《思想战线》2001,27(6):103-105
中国的现代化与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代化的启动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在现代化过程中,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思想观念与现代市场经济运作要求相结合而显现出极大张力;全球化浪潮中,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要张扬民族文化个性,而且要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对话中,追求民族特质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邵士庆 《桂海论丛》2009,25(6):28-32
市场经济并不等于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亦是其内在的禀性和诉求;集体主义并不必然导致集权,抹杀个性,损害个人利益、价值和自由。个性解放、个性发展和个性自由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重要内容,漠视和曲解马克恩主义学说中的个性内容,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建设中否定集体主义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关于人的解放、发展和自由的逻辑、路径和理路,是实现人的真正解放、发展和自由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法律论证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冉杰 《法律科学》2010,(5):26-37
法律论证理论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使人确信某一法律评价或法律决策是正确的?解决这一问题的进路主要有三条:逻辑分析的进路,修辞学的进路和对话(论辩)的进路。通过从问题意识角度梳理这三条路径迄今为止的发展史,可以说:第一,他们都没能解决法律论证理论的核心问题。第二,其原因是:他们都回避了对这样的问题的解决:一个正确的法律评价或决策的实质标准是什么?如何证立?第三,德性伦理学是可能解决法律论证理论问题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命案必破”的逻辑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汉民 《政法学刊》2007,24(2):17-20
“命案必破”是一个规范命题,承诺命题,同时又是一个必然模态命题。“命案必破”之因,产生了公安工作发展之果;公安工作发展之果又不断促进“命案必破”目标的实现;“命案必破”目标的不断实现必然促进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又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因此,无论从逻辑上对命题本身的解读,还是对命题与实践结果的因果分析,都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命案必破”命题的提出不但是科学的,而且具有十分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四句教"是王阳明晚年的教法。但此教法一经提出,便引发旧时代学者对这一思想的不同理解和诸多纷争。当代新儒家学者刘述先以"两行之理"为理论预设对"四句教"以及这些纷争予以阐释和裁定,并在此基础上将"四句教"定位为阳明思想的最后定见乃至宋明理学思想的总结。这样的定位是不合理的。因为阳明思想的最后定见和终极宗旨是"致良知"方法论原则思想,这是理解这一问题的关键。理解了这一点,不仅能为解决"四句教"问题之争以及评价刘述先的思想得失提供理论依据,而且对把握阳明哲学乃至中国哲学的精神实质以及解决"合理的知识形态形而上学观念何以可能"的"哲学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修正过的图尔明论辩模式。考察英语专业学生议论文写作中论辩结构和要素的使用情况,目的是从修辞学的角度研究英专学生的思维品质:(1)论辩结构的完备性;(2)主张或然度所体现的逻辑思维客观性;(3)对手意识所体现的论辩力度;(4)论辩成分延展性所体现的思维广度和深度。结果表明:(1)92%的受试将论辩结构作为议论文的语篇组织方式;(2)95%的受试提出主张时采取了极端的或然表达方式,影响了逻辑思维的客观性;(3)对手意识普遍薄弱,仅有29%的议论出现了反驳潜势,但没有人就可能的对手观点展开实质性的驳论,影响了逻辑论辩的力度;(4)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随着年级的升高,虽有提高但并没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9.
论实证主义界域的数学心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主义”的实证论应该被人们所唾弃,但是,作为方法的实证研究依然具有时代的生命力。为了实现科学的有效实证,从孔德到马赫、再到卡尔纳普等三代实证主义,在人类心理的数学属性问题上克服了黑格尔时代之前的朦胧与局限,展现出扬弃与继承的从含混到明晰、从矛盾到统一的数学心理观思想与体系。纵观实证主义的发展历程,应该承认实证主义界域下的数学心理观思想沾染着历史的尘迹,但是,面对百年隆昌的心理实证研究,它的实证方法与探索精神依然能为人们探寻人类心理的数学属性提供丰富的营养,并为当代实证心理学、脑科学、认知科学重新审视浩繁而庞杂的心理学实证资料掀开全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0.
党的思想路线的新概括作为我们党的又一次理论创新成果,是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其内在发展关系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本体论、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等理论基础之上。它们统一的核心环节是主观和客观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