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3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2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推动中国经济结构不断演进的主要动力来自三个方面:政府主导的渐进式制度变迁;以技术创新、技术引进和技术扩散为主要内容的技术进步,以及深刻变革的国内国际分工体系。因此,中国经济结构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处于不断调整的非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2.
法制统一的维护不力需要进行制度上的反思。法制统一制度在主体配置、权限分工以及维护机制等方面均存在诸多问题和缺陷,因此需要优化配置法制统一的维护主体,合理分工维护权限,健全完善维护机制,从而完善法制统一维护制度。  相似文献   
3.
张铁英 《法学杂志》2012,33(1):132-136
检察权的本质属性应界定为检察监督权,只有弄清楚检察权的本质属性,才能明确检察机关的职能定位。检察权的配置问题的研究,应当发轫于国家权力的配置的宏观层面,而落脚在检察内部权力体系的微观层面。检察改革应当遵循司法规律,不宜盲目创新求变。  相似文献   
4.
印波 《比较法研究》2022,(1):116-129
基于传销犯罪的诈骗本质以及网络传销所衍生的诸多形式,原有的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界定已经无法适应惩治网络传销犯罪的需要,应当基于体系与实践的双重考量,对网络传销犯罪的立法和司法作出相应的调适。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与集资诈骗罪系交叉竞合关系,两者在量刑上应保持平衡。网络传销犯罪在法益侵害程度方面未必高于传统传销犯罪。司法解释性文件对于网络传销犯罪的认定不应囿于组织内部参与传销活动人员30人三级的标准。网络团队计酬不应当构成犯罪。对于混合型传销,则应当结合"骗取财物"的要件予以全面判断。对为网络传销犯罪提供网络服务的行为,应区分情况适用共同犯罪、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对网络传销犯罪作证据综合认定时,应优先客观性证据,确立互联网电子数据的中枢证明作用,修正逐一收集参与传销活动人员的言词证据规则。  相似文献   
5.
司法鉴定标准化实现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鉴定标准化一直是司法鉴定理论界和实务界追求的理想。众多学者认为要确保司法鉴定的公信力,就必须设立司法鉴定标准,走标准化的道路。对于标准化的内涵有必要从标准的理论出发进行重新解读,并提出标准化的实现前提、实现过程及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非法传销活动的特点、成因及打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法传销活动是近年来经济犯罪领域新出现的突出问题,对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了极大危害。当前形势下,公安机关打击和防范此类犯罪活动要始终坚持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要强化情报信息工作,坚持"打早打小打准";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树立经营意识;要结合具体案情,正确适用法律,巧妙突破定性难点;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增强执法效果,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以促进打击非法传销活动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设立分居制度的重大意义及立法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从总体上说 ,国外的分居制度有两种不同的立法体例 ;二、在实行依法治国的今天 ,我国设立分居制度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设立我国科学的分居制度的基本立法构想 :(一 )分居体例以采用大陆法系的立法体例为宜 ;(二 )分居形式可协议分居与诉讼分居并存 ;(三 )分居理由及分居与离婚的关系可法定理由与事实理由相结合及分居制度与离婚制度相并列 ;(四 )分居的法律后果 ,主要涉及夫妻间的法律关系以及夫妻与子女的法律关系 ;(五 )分居的终结 :和好、离婚或死亡。  相似文献   
8.
《刑法修正案(七)》设置了组织、领导传销罪,但关于传铕定性的《批复》仍未失效;为履行入世承诺,避免国际贸易摩擦,对传销不能一概视为犯罪。“传销”含义随国家政策不断变化,需准确界定其范围才能正确适用法律。传销犯罪不能认定为诈骗,其法律适用应为“双轨制”模式:“团队计酬”仍属非法经营罪,而“拉人头”、“收取入门费”则应定为组织、领导传销罪。“双轨制”从立法理由看,具有应然性;从刑法解释看,具有实然性。  相似文献   
9.
刑法修正案(七)“组织、领导传销罪”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法传销活动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活动尚未完全纳入法律调控时期出现的一种经济失范现象,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愈演愈烈,已经严重影响到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为此刑法修正案(七)增补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这一新的罪名。然而,正是因为两级最高司法机关曾经的司法文件对该种行为有截然相左的意见,所以在刑法修正案(七)明确了该种行为的罪名。那么如何正确适用法律的规定,不仅仅是司法问题,更有必要在理论上对其进行必要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非法传销的违法犯罪活动愈演愈烈,严重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损害人民利益。对于严重非法传销的犯罪行为,我国刑法立法的现状显得过于苍白,非法传销行为亟需刑法予以规制。我国在打击非法传销行为刑事立法中采用了附属性刑法型和司法解释型,应当科学合理地对非法传销行为进行刑事立法,更好地打击非法传销行为,发挥刑法的功能和价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