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41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21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89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前,税费改革正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税费改革的深入,尤其是取消农业税,必然引起乡镇政府改革,乡镇政府改革是农村税费改革成败的关键.乡镇是撤销、自治、强化还是改良,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乡镇政府改革可能的出路是采用多样化的改革方式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从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层面来看,政治体制改革在客观上要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从政治文化的角度来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智力和思想上的支持;从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来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明了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3.
犯罪心理的复杂性决定了改造罪犯内容的多样性.改造罪犯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是可以列举的,但不是单一的.随着历史的进程和在押犯成分的变化,对罪犯的改造内容,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和充实的过程.<监狱法>对改造罪犯的目的和工作内容,已经作了明确的规定.不能离开我国改造罪犯工作的现实和法律规定,将改造罪犯的内容限制在某一点上.  相似文献   
4.
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自确立后,经历了曲折的历程。除了在个别时期由于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民主高涨,使陪审制度得到较好实施以外,在绝大部分时间里由于"极左"路线、政治和司法集权以及制度设计上的原因,陪审制度或者被弃之不用,或者其实施仅流于形式。2005年新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本身仍存在很多问题,原因在于该制度对陪审员的职责定位不准,仍把陪审员定位于法官的参谋和助手,没有将陪审员的职责定位于对职业法官的监督制约,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将保护民众的权利作为立法目的。在民众权利日益受到公权力和个别职业法官侵犯和威胁的今天,陪审制度应把保护民众的权利作为其立法目的,以民主和权力制约作为制度设计的理念,这符合时代要求和民众的愿望,这样才能使该制度免于重蹈覆辙。  相似文献   
5.
董幼鸿 《桂海论丛》2002,18(6):46-48
地方政府审批制度改革不应是简单地取消审批制度,而是在确定行政审批合理的边界的前提下,不断进行制度创新,落实各项配套改革措施,建立科学、合理、高效、廉洁、公正、透明的地方政府审批制度.  相似文献   
6.
在1990-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我国法院工作主题经历了由“稳定”到“公正与效率”的变化。分析引起我国法院工作主题变化的经济原因,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走向。  相似文献   
7.
"两课"课程教学应把激发学生的理论兴趣作为首要宗旨,按照体系性、衔接性、教学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来重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的改革重点由过去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师生之间双向式互动教学模式,并通过考试制度的改革,以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相似文献   
8.
文章集中研究中国检察权,即法律监督权的价值与功能。主要从现实检察理论研究中的方法论的检视与分析入手,深入分析在检察理论研究方法中引进价值方法论和功能方法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法律监督本身的价值蕴含,以及在积极的价值观的导引和价值预期下,如何更自觉、更积极地强化和完善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的建设和更高效地实现国家法律监督的功能。文章的学术创新之处在于,从全新的价值论、功能论及其方法论视角探讨中国国家检察制度建构和强化的合法性和必要性,以及法律监督功能实现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9.
肖燕雄 《时代法学》2010,8(4):20-26
在我国,新世纪以来几件为公众周知的事件促生了一些人所称道的法规和案例。“因事成制”的思维和路径契合我国文化传统,是“因势成事”的具体表现。“因事成制”可以创新制度,也可以进行法律移植。“因事成制”有其存在的现实必要性和可能性,既体现了政治家使新闻传播权利“软着陆”的智慧,又有着深厚的法学理据,论题学法学、伯克利学派,以及哈耶克的有关理论等皆可使其得以证立。“因事”包括“借事”与“造事”,新闻法制变革借事成制已有,而造事未见。  相似文献   
10.
恢复性司法的困境及其超越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唐芳 《法律科学》2006,24(4):55-63
恢复性司法是一个最热门却又最不成熟的话题。目前恢复性司法已经成为西方刑事法学界的一大“显学”,在数十个国家的立法和实践中获得采信,并已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建立在刑事实证学派的目的刑思想、犯罪被害人学理论、犯罪标签理论和相对报应主义刑罚观基础上的恢复性司法,在自身定位、理念、功能甚至制度设计上都存在着诸多的困境与挑战,需要重新梳理和整合,从而探索出超越恢复性司法固有缺陷的改革路径,以适应构建和谐社会之法治精神的理性诉求而不断革新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