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政治   6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检察文化是检察机关在长期法律监督实践和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相关的思想观念、职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方式以及相关载体和物质表现的总和,加强检察文化建设对于推动检察事业的科学发展意义重大。文中从牢牢把握检察文化建设的核心和正确方向、始终坚持突出检察文化建设的重点、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的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Economy     
正Information Consumption Drives Domestic Economic Growth China’s businesses above designated size chalked up in the fi rst quarter online retail sales amounting to US$81.5billion–a 51.7 percent increase,compared to 12 percent growth in total sales of retail  相似文献   
3.
传播是文化变迁和文化模式构建及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由边缘和封闭而导致的信息匮乏,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的瓶颈和障碍,借助传播采借之力是促进其文化变迁和发展的必要选择.通过信息的交流,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与他文化的互动,使之向"开放型"文化转变,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相似文献   
4.
技术社会学研究的兴起与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期的技术史家以及科学社会学家从技术的外部宽泛地讨论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强调把技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从社会的角度来解释人类的技术活动,其研究成果为技术社会学的形成奠定了必要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在S偈研究出现“技术转向”的背景下,一批研究突破了技术与社会的边界,将“技术一社会”视为一个整体化型式,从技术的内部考察技术的社会特征,从而形成技术社会学的三种主要经验研究纲领。进入90年代以后,原有的研究纲领继续得到发展,同时,由于人类学家、化研究等介入技术的社会研究,技术社会学开始演变成一个多元化的跨学科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5.
正The Shandong section of the Grand Canal’s successful application for World Heritage listing augurs an immense conservation project that will construct eco-cities and beautiful villages,hence promoting rural tourism and bringing inestimable benei ts to local residents.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呐喊》《彷徨》是在启发民众、抨击封建礼教和展示启蒙内心寂寞与痛苦的双重主题交错中展开的,并与作为伴音的“对上流社会堕落的揭露”一起构成了《呐喊》《彷徨》立体展开的主题结构,展现出一种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困境深刻洞察的厚重蕴含。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将进入"高级阶段".我们需要应对WTO,以欧盟"CR"法规为资料研究WTO,以便从容应对,使中国企业在品牌竞争和集团化的发展进程中,最大限度地走向开放和壮大.  相似文献   
8.
正TERRITORIAL disput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countries such as Vietnam and the Philippines notwithstanding,China-ASEAN relations remain very much on the track of peaceful development,mutual-benefit,and win-win cooperation.China recently raised new proposals on handling tensions in the South China Sea,so further diminishing possibilities that the issue  相似文献   
9.
田鹏 《长白学刊》2022,(2):127-136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及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人口、产业、生态等资源要素在城乡互惠流动的同时,传统乡土性逐渐消解式微,如何重塑后乡土社会地域认同及整合机制是农民集中居住区重建的关键。基于后乡土社会理论视角,从地域空间、组织体系及社会结构维度考察苏北农民集中居住区秩序重建的实践过程发现,完成物理空间整合的农民集中居住区依然不同程度延续着传统乡土社会整合机制,使得现代普遍主义价值取向的地域关联及社会认同机制难以有效建立,后乡土社会样态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公共性重建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因此,如何突破制度红利型动力机制及行政主导实践逻辑重塑后乡土社会整合机制,就成为农民集中居住区重建地域公共性并顺利过渡到社会生活共同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