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法律   3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的统一战线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很多变化,表现出许多新的特征和内容。统一战线要在新阶段发挥新的、更大的作用,就要正视和总结这些新变化,适时地提出新的工作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认真分析统一战线的自身特点和发展趋势,对于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怎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怎样才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 ,这是达到小康社会必须遵循的原则和重要保证 ;而坚持共同富裕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相似文献   
3.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关注人的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和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4.
制度创新对实现党和国家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带有根本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重要途径、重要动力和重要手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制度创新提出了新的目标与任务。实现制度创新目标,完成制度创新任务,必须加强理论创新,推进技术创新,重视方法创新,加强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5.
社区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社区建设是近年来兴起的社会系统工程,本文着重分析了发展城市社区建设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分别阐述了拓展社区服务、发展社区卫生、繁荣社区文化、美化社区环境、加强基层社区民主、加强社区党建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并指出农村社区发展、社区建设的必要性,旨在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政治文明是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本文根据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关于政治文明的论述精神,分析了政治文明的概念和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命题的意义,揭示了政治文明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中的地位,论述了改革政治体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作用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指导思想、本质要求、战略目标、具体内容、关键环节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略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中央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提出的两个不同的战略思想.它们各有其自身的特点,互相不可取代;但彼此之间又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进程.  相似文献   
8.
把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将政治文明与小康社会内在统一起来,并进一步明确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这是对小康社会内涵的丰富和完善,是对我国政治建设理论的创新。为此,在我国政治文明的建设进程中,必须树立政治文明新思维和加强法律保障。本文特别强调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诸多因素的系统工程,其中,能否从深层次上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当代小康社会得以顺利实现的一个重要客观基础--社会文化生态基础,能否自觉地将社会文化生态系统的稳定、优化与这一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乃是涉及全面小康建设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现行宪法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加快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宪法建设必须与时俱进。为此,需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法行政,司法体制改革,西部大开发的法律地位,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公民受各层次教育权,自由迁徙权,为消除城乡差别建立最低限度的社会保障等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写入宪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